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焦亚飞代市长的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代市长焦亚飞在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本报记者谢健摄

代市长焦亚飞在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本报记者谢健摄

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中共常熟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解放思想、担当实干,集中力量解决了一批制约发展的难事,干成了一批影响深远的要事,办好了一批群众欢迎的实事,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经济发展方面

经济质态持续提升。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00亿元、增长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1亿元、增长10%,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工业经济稳健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750亿元、增长6%,三大主导产业规上产值增长9%。产出效益稳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提高0.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单位建设用地税收收入分别提高10%和7.6%。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68%,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比重1.41%、苏州领先。对外贸易稳中提质,进出口总额增长1.6%,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金融服务更加有力,“3+5”产业贷款增长8%左右,登陆“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企业数增长52%、放款增长54%,新增上市和挂牌企业19家,银行不良率下降至1.35%。

存量企业加快转型。智能化改造全面推进,新引育拓科、银田等智能制造专业技术服务商5家,菱创智能入选省优秀服务商,蒲公英智能制造加速器、智敏智能综合体、悠扬纺织云等服务载体挂牌运营,新增苏州市级以上示范智能车间35家、工业机器人1700台套、累计超7800台套,常熟开关厂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通过国家级验收。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双创”平台2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企业9家。新增“小巨人”企业5家,“专精特新”产品36个,小微进规模企业86家。“民参军”企业达16家,瑞特电气“舰船电场综合防护系统”项目获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金奖。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5%,占工业投资的比重提升至75%,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超70%、居苏州首位。创新实施工业企业“零地增长”,15家试点企业预计新增生产和研发用房14.5万平方米,节约用地125亩。实现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全覆盖。文旅公司、水投公司资源划转整合基本完成,常信公司市场化改造顺利推进,中法水务完成股改进入辅导期。

科技创新深入推进。入选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创建名单。常熟高新区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新建重庆理工大学常熟汽车与智能产业创新中心等5家特色产业创新平台。新增省级以上创新载体3家,省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新型研发机构5家。大学研究院股份制改造顺利推进,省产研院专业所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25个。新增省重点研发计划7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4项、大院大所合作12项,完成产学研合作229项。高新技术企业净增71家、总量达436家,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增长4%和11%。万人有效发明专利28.5件。实施人才乐居工程、优秀人才贡献奖励政策,入选苏州市级以上人才计划32人,其中国家领军人才2人。

发展后劲不断增强。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实际利用外资6.7亿美元。完成产业投资180亿元,丰田零部件五期、瑞特研发中心等84个重点产业项目竣工投产。常熟(上海)营商环境推介会、金秋经贸招商会等取得丰硕成果,投资70亿元的奇瑞捷豹路虎新能源整车等116个项目签约落地。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增市场主体2.7万家,其中企业1.万家。城市经济逐步壮大,四大产业园整体入驻率大幅提升,集聚企业及项目277个,名列“电商示范百佳县”榜首。服装城转型加快,获批新一轮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云裳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市场采购贸易出口累计超22亿美元。全域旅游加快发展,旅游总收入增长4.6%。大力整合土地资源腾出发展新空间,完成增减挂钩入库项目4000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9600亩。

二、城乡建设方面

通道建设加快推进。昆承大道竣工通车。通港路高架桥面贯通。新世纪大道北延三环至常昭路段高架下部结构完成90%。常昆线改扩建工程桥梁结构基本完成。G524保通道路开工建设,主体工程取得工可批复。东南大道东延初步设计获批,常熟东互通移位取得工可批复,高新区互通新建完成工可审查。青墩塘路快速化改造、S342常熟西段改线方案继续深化。沪通铁路常熟段完成主体施工,高铁常熟站开工建设。南沿江城际铁路常熟段初步设计获批,通苏嘉甬铁路常熟段线位站位方案基本稳定。

片区改造有序实施。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工作。城铁片区核心区拆迁基本完成,黄浦路东延一、二期竣工,泰山路北延、常昭路一期等9个项目顺利推进。琴湖片区琴湖大桥、胜湖北路竣工,琴湖路和湖苑路开工建设。南部新城北片区金湾路、香江路等6条道路及东环河大桥竣工,水系调整完成80%。龙腾片区龙腾路主体工程完工。南门坛上历史街区核心区域开街运营。实施花溪新村一区等6个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建成安置房2244套,完成安置1400户,其中减少在外腾房户1200户,金腾家园等3个安置房项目开工建设。试点推进城中村自主更新改造。新增和提标改造公厕23座。改建游园15.9万平方米,新增绿化57.6万平方米,常浒河北侧绿化和慢行步道投用,琴川城市公园完成地形地貌施工。通过省级绿色建筑示范城市验收。

城市管理得到加强。顺利通过文明城市省级年度测评。有效落实常态长效管理,“非现场执法+信用联动惩戒”模式获住建部推广,清理“牛皮癣”67万余处、处罚交通违法行为187万起,拆除违规户外广告3.8万多平方米。打造东胜街、海虞南路2条精致道路。1/3以上行政事业单位停车位错时开放,共享停车位1300多个。“百姓河长”“百姓楼长”“百姓城管”等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志愿者注册人数、活跃度以及志愿服务时间等指标均居苏州首位。城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显现,“区政合一”机制运转顺畅。镇域综合执法实现全覆盖。智慧城市基础信息平台得到加强,对接信息源单位78家、收集信息种类761项。“数字门牌”实现全覆盖,累计安装64.5万张。建成投用餐厨垃圾就地就近处理设施24个。

乡村振兴开局起步。突出产业兴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75亿元。举办首届农民丰收节,加强农业招商,引进项目23个。新增高标准农田(池塘)4.7万亩、现代农业园区面积超1万亩,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28%。开展新一轮涉农大学生培养,招录115名。启动被撤并镇集镇区整治提升,实施整治项目197个,当年投资4.1亿元。完成村道改善54公里。建立健全农村住房建设常态化管理机制。启动村庄人居环境“233”专项行动,系统推进环境改善、配套完善、村庄治理等工作。蒋巷村入选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名单。大力推进“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基本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落实薄弱村帮扶项目25个。

三、生态环保方面

环境质量明显提升。荣获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83.6%、提高11.8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38.9微克/立方米,臭氧超标天数减少52天。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治理359家,淘汰低端低效企业(作坊)217家、10~35蒸吨燃煤锅炉75台,全面落实建筑工地“六个百分百”标准,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扩大至全市范围,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上级下达目标。省级以上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90%,水质优于Ⅲ类比例90%、提高10个百分点,长江干流常熟段水质达到Ⅱ类水标准。实施太湖、阳澄湖、望虞河流域重点治污工程1553项,“畅流活水”工程16项。深化河湖长制,落实“一事一办”重点任务388项、河长巡河督办任务353项。

专项治理坚决有力。狠抓“4+1”问题整改、完成率86%,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进入销号程序。扎实推进“263”专项行动,实现减煤目标,关停并转化工企业37家、入园进区率超70%。开展沿江环境大整治环保大提升“百日攻坚”,完成黑臭河道治理184条、通江支流治理4条。新改扩建城镇污水主次、控源截污管网64公里,完成1.1万余户城乡家庭、1100多家人员密集场所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治理规模化养殖户55家,小 散 养 殖 户 整 治 率 达62.5%。实施“散乱污”专项整治百日行动,以“3+N”行业为重点,累计关停1090家、限期整治1366家。开展固体废物大排查大整治,195家重点单位危废规范化建设达标。完成水上过驳专项整治,沿江杂船基本清理完毕。

环保基础不断夯实。新材料产业园污水集中处理项目进入调试,城东净水厂桩基施工及配套管网工程、第三自来水厂深度处理项目取得施工许可,启动洪洞净水厂PPP项目。第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项目主体施工,建筑材料再生资源利用中心全力推进。中电国际常熟燃气热电项目、金陵海虞热电替代扩建项目开工建设。环境监测能力提升工程完工。官塘生态湿地修复一期完成工程量57%。划定生态红线保护区165平方公里。基本完成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和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已关闭搬迁化工企业、涉重金属企业遗留地块土壤污染状况信息调查。完成生态布局规划研究、沿江生态经济圈概念规划,加大铁黄沙岛生态保护。

四、安全稳定方面

安全生产持续强化。组建18个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实现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全覆盖,组织检查1300多次,整改隐患1.万余条,完成三级政府重大安全隐患挂牌整治83个。持续开展危化品、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坚持严格执法,事前立案数、处罚金额分别增长58.1%和267.7%。组织企业“三类”人员安全培训2.4万人次,对不履行安全培训责任的违法行为立案118件。完成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797家。新增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8家、二级企业55家,建成4个标准化样板区。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7%和13.8%。

“331”专项行动成效显著。围绕“减少隐患数量、降低隐患危害程度”,拆除存在消防隐患的铁栅栏、违规隔离、违建超千万平方米,加装电器火灾监测系统5800套,建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2.8万个。全年火灾起数下降23.8%,财产损失下降72.5%,取得“除隐患、保安全,去污染、优环境,腾空间、促转型,立规矩、管长效”的综合效益,成为社会治理的有效抓手,在苏州市阶段性绩效考评中名列第一。重大火灾隐患挂牌督办取得突破,城市之光、万豪国际轻纺城等8家“老大难”隐患得到彻底整治。启动出租居住房屋“安居超市”工程,12.5万户出租房屋纳入“五色”动态管理。55个集宿房项目完成申报,共32万平方米。

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加强大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办理全省首起“软暴力”行为涉黑案件,刑事案件发案数下降3.7%,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保持在95%以上。化解信访突出问题8件、基本化解7件,各类信访人次下降8.5%。开展“处非攻坚战”专项行动,坚决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等风险。制定并落实债务化解方案,完成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工作。有效防控非洲猪瘟,开展食品安全重点产品检测7500批次,获评“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五、公共服务方面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20项民生实事基本完成。启动市民卡虚拟化,“虞城闪付”实现公交出行、医疗领域无现金便民支付。实验中学昭文校区、滨江实验小学等10个学校项目建成投用,新增社会办幼儿园4所。实验、昆承“一体型”集团化办学深入推进。稳妥实施普通高中扩招,高考主要指标实现“八连冠”。3所职业学校与25家企业建立校企联合培养班26个。大力开展教育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问题专项治理,整治校外培训机构317家。启动公立医疗机构综合改革试点。统一全市公立医疗机构药品目录,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达68%。新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0家,北部医院门诊楼、裙楼结构封顶。承办亚足联U23锦标赛、全国青年跳水冠军赛等赛事。虞山生态步道贯通。城市展示馆开馆。精心组织江南文化节、沙家浜旅游节等系列活动,设立常熟市文学艺术奖,启动《常熟文库》编纂工作和言子旧宅修缮工程。常熟党史馆暨李强故居修缮工程顺利推进。

社会保障全面推进。新增就业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8%以内,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6.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实现4家公办养老机构社会化运营,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43张,新增日间照料中心42家。实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试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家庭共济。新增社会保险参保3万人。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945元/月。开展支出型贫困家庭精准帮扶,发放各类救助帮扶资金1.8亿元。优租房首批安置235套263人。全国县级市首个中华慈善总会药品援助项目落户。实现省“双拥模范城”八连冠。

基层治理不断深化。网格化社会治理联动机制全面运行,受理各类事项156万件,按期处办率98.9%。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社会法人信用积分管理,对居住房屋出租、城市管理等领域失信行为开展联合惩戒。实现“社区服务社会化”试点镇(街道)全覆盖。推进成立“小区综合治理委员会”,创新无物业小区管理,建成苏州市级以上物业管理示范项目14个。完善商品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应急使用办法。积极发挥村规民约、村民代表会议在消防隐患整治、村庄环境优化提升中的作用,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

过去的一年,我们尤为重视政府自身建设。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推动工作进位。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创造性地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问题。严格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认真抓好巡视整改,全面落实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开展办公用房清理整改“回头看”,落实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强化审计监督,“三公”经费支出继续下降。深入开展大走访,开通“为企服务”直通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主动向市人大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情况,自觉接受各方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办复人大代表建议117件、政协委员提案207件。市镇两级政府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市级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全程网上运行。顺利通过“七五”普法中期考核。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现“3540”改革目标,“不见面”政务服务事项占91%,在省双创环境评价中位列苏州第一。梅李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通过省级评估验收,海虞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高标准启动。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完成第一阶段任务。持续抓好“十项”重点工作,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加强督查问效,强化压力传导,在除冰扫雪、烟花爆竹禁放、“331”专项行动等工作中锤炼党员干部。

此外,民族宗教、侨台事务、对外协作、人民防空、统计、气象、外事、档案、地方志、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等工作都取得新的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凝聚着全市人民的辛勤与汗水,饱含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付出。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常部队、武警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常熟经济社会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一是经济发展稳中有变,新旧动能转换需要加快速度,存量企业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需要加大力度;二是土地、资金为主的资源要素瓶颈比较明显,需要花更大力气挖潜存量、提高绩效;三是公共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主体责任落实还有很大差距;四是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任务依然艰巨,治水、治气等工作还需付出更大努力;五是民生工作还有不少短板,公共服务供给还存在缺口,村庄建设相对落后;六是部分干部在解放思想、创新突破、务实担当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全力以赴做好工作。(未完待续)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浦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