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3年兴起10家票房每年破亿 ——常熟电影市场火爆的背后

3年兴起10家影院,票房每年都破亿元。从2015年至今,电影市场一改持续多年的不温不火状态,呈现勃然喷发之势,票房持续稳坐苏州大市范围内第二把交椅。

数年缩影折射行业兴衰

在全市19家商业影院中,京门影城是唯一一家国资单位。作为常熟电影界的“老字号”,这座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位于老县场文化广场东侧的影城,既承载了很多老常熟人的回忆,又折射出常熟电影行业的兴衰。

“在京门影城看过印象最深的一部电影,是上世纪80年代上映的《庐山恋》,票价在2角左右。”如今,虽然已经很久没再踏进京门影城,但1970年出生的市民蒋庆华仍对当初的观影体验记忆犹新。在文娱匮乏时代,京门影城虽然座位不多,设施也不先进,但已然成为观影群体的主要阵地,也是常熟城里首屈一指的文化娱乐场所。

上世纪90年代,随着电视技术的突飞猛进,加上歌舞厅、录像厅、网吧等越来越多休闲娱乐方式开始普及,电影院日渐“遇冷”,老电影院由于经营不善,陆续退出历史舞台。2003年,京门影城原址翻建、重新开业,影厅总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座位总数共有709个。这让京门影城再次成为焦点,并掀起了一波观影的小热潮。然而,电影整体行业不景气的情况持续了近十年,一直到约2010年,整个常熟城仅剩京门影城一家“独撑大旗”。

2010年前后,3D电影概念兴起。当年7月,位于世茂商圈的卢米埃影城开业,打破了常熟仅有京门一家电影院的“寂寥”。

卢米埃进驻常熟后,经历了2014年至2016年电影市场最繁荣的三年,票房业绩一度达到鼎盛。第三方购票还没有出现时,观众都是现场排队买票。最忙时,影院里6台售票窗口全部开放,人潮依然拥挤。若是有大片上映,楼上楼下人山人海,《变形金刚》《速度与激情》等大片的午夜0点首映场都一度爆满,全年的票房收入曾一度超过1200万元。

随着第三方购票平台的上线,市民观影越来越便捷。坐在家中打开手机软件,线上选好座位,一键下单,不仅方便快捷,还能享受较大优惠。不过,对影院来说,第三方购票平台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确实带动了影院消费,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影院客源的稳定。如果不参与第三方,就带动不了消费;而第三方占比太大,自己的会员就会流失,还会降低影院的平均票价,甚至还会培养观众的低价观影习惯。

电影市场的繁荣吸引了更多电影院进入常熟。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9家影院。影院数量的增长,让观影客户也有了一定的分流,一些建在综合体或者商场的影院承接了更多“溢出效应”,因为不少市民到综合体或商场吃饭、逛街,就会顺便看个电影。2017年7月22日开业的万达影城,就分享到了这样的“红利”。

虽是一家年轻的影院,但万达影城的业绩不容小觑。2017年开业后,当年票房收入就达到850多万元,2018年票房收入直逼1500万元。能够取得这样的业绩,不仅因为放映厅多、硬件设施好,还在于会员制度的优化。万达影城拥有自己的APP,购票价格与客人在第三方购买差距不大。如果用会员卡看一场IMAX电影,票价为52元,对一般市民来说都可以接受。

市场迅疾增长原因何在

在2010年前后,常熟仅5家影院,且一段时期内,出现过只有京门影城一家“独撑大旗”的状况。而今,影院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全市集聚了卢米埃、万达、幸福蓝海等七八个院线品牌的19家影院,且连续票房破亿。为何会呈现这种现象?与影院经营成本下降、观影潮流重回、配套收入增长等因素相关。

大概在2000年初,仅一套数字电影放映设备就要100多万元,开设一家影院的成本少则1000万元以上。而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放映设备成本降低、功能增强,一台2K以上的电影放映设备价格仅20万元左右,以往的胶片机也已进化到数字放映机,电影进入数字时代,排片更灵活,操作更加便捷。以前,出于成本考虑,高质量影片只有少量胶片影片供给电影院轮流播放,有些电影院甚至要等上几个月才能播放。而现在,数字电影制作简单、成本低廉、数据传输便捷,只要将这些电影数据保存在影院硬盘上,就可以更加灵活地安排档期。由此,经营影院的成本大大降低。

与此同时,市民的审美趣味和娱乐潮流也在发生变化。看电影重新成为时尚,不少市民晚饭后的娱乐,已由歌舞娱乐场所转移到影院,客流的增长吸引了经营者的投资。而票房增长之后,影院的其他配套产品如爆米花、片头广告等收入也随之增长,成为了不少经营者的首选。与此同时,随着常熟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一些原先从事轻纺行业经营的老板在转型过程中,也瞄准了电影市场。

电商销售的低价位刺激也催热了市场。例如,线上售票平台“猫眼”率先实行票补机制,利用9.元的预售价刺激观影热情。随后,其他售票平台也竞相推出5元、8元的超低价,甚至有“1元观影”的促销。在电商和资本的介入下,电影票价趋于平民化,将原本动辄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票价,压缩至成本价甚至更低。这种促销方式,使得原本“高大上”的精神消费品,成为人人都能享受的“平民化”产品。

优化管理促进健康发展

常熟电影行业红红火火,但并非不需要管理。只有不断优化行业管理,才能促进电影市场更加健康有序发展,更受市民欢迎。

要更好促进常熟电影行业发展,一方面应合理引导,要注重控总量、保质量。目前,常熟已有19家影院,分布在不同的商圈和集镇,整体布局比较合理,影院受众和收入也比较稳定。今后如果再要设立,则需要对市场、客流、增长空间等做一番更加深入的分析。如果盲目追求影院数量的增加而忽视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各影院都“吃不饱”的情况,影响电影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在日常监管中,要注重管理的艺术,坚持“活而不乱,管而不死”的原则。目前,常熟影院经营队伍以青年人为主,要制定适合这一群体的柔性管理办法,而非依靠硬性规定。市文化部门也在探索通过建立QQ、微信群与这些年轻人保持联系,及时发布相关政策,强化沟通引导,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有效凝聚了管理的合力。行业管理者还为其中的新常熟人搭建平台,比如利用党员活动机会,组织大家参加红色旅游,寻访蒋巷村、走进铁黄沙,感受常熟的发展变化,增进对常熟的了解,从而让经营者感到有组织依靠。这些人性化的做法,让年轻的“电影人”在常熟有了较强的归属感。

要让商业影院参与到惠民服务中来,也是一个探讨方向。从2013年开始,一年一度的常熟江南文化节期间,文化部门就推出“10元”票价电影大放送活动,引导每家影院参与,在让市民得实惠的同时,影院也扩大了影响。文化节的两天时间里,每个影院各推出一个最大的放映厅,共计放映12场次电影,每场价格仅为10元,不足部分由政府补贴。这极大地刺激了市民观影的热情以及影院参与惠民活动的热情,也让商业影院更愿意与政府部门加强沟通合作,有利于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农村观众需求触发布局乡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农村居民观影也不再止步于“露天电影”。能够走进宽敞的影院看一部大片,成为很多农村居民业余的享受,也体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如果家门口就有影院,那就更对胃口了。因此,这样的需求刺激了一些院线在常熟乡镇布局影院,目前,全市已有梅李、支塘、古里、海虞等乡镇布局了6家影院。看电影不再是进城才能享受的福利。

得益于梅李镇经济发达、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条件,处在梅李镇核心商圈的幸福蓝海国际影城(梅李店),成为幸福蓝海在本市布局的乡镇影院中营收最好的一家。2018年2月开业以来,票房收入已经达到391.6万元,观影人次达12.9万。

在这之前,梅李镇老百姓看电影都得去市里或者古里镇,自从梅李镇有了影院,梅李人就可以在家门口观影了。如何让新潮的影院接上乡土的地气?该影院与镇文化站合作,挂牌成立了“公益电影放映点”,播放正能量和文艺类影片。等到放映点正式运作后,梅李镇各村委会就可组织村民于每周三、周四下午1点到3点前来观看公益电影,丰富村民文娱生活。

影院虽在乡镇,但并没有降低服务标准,而是严格按照院线的标准来运营,并融入微信公众号订票优惠和会员卡办理等特色服务,让农村观众享受到与市里观众同样的待遇。同时,影院积极与当地政府、企业对接合作,为冠名的梅李镇共青团和几家企业提供免费服务,拓展了品牌影响力。微信公众号后台的二次开发也是影院服务的创新探索,每周四、五晚上,影院还会对会员推出1元观影的特价票。这些系列服务的推出有效增加了客户黏度。

幸福蓝海之所以选择在梅李镇投资,主要是考虑到这里有较好的人口基数、经济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当地居民也有观影的习惯。这些因素都为影院发展提供了土壤。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梅李幸福蓝海对今后的发展已有清晰规划。目前,影院共有8个影厅778个座位,每天晚上5点到7点是观众观影的黄金时间段,周末观影人次比平时要多三倍左右。因此,影院排片不仅会考虑影片的人气和口碑,还会考虑居民的活动时间,尽量匹配观众的作息。同时,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同行业竞争现象,影院也做好了一些准备,会更加优化服务来巩固好“回头客”。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浦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