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保护土壤提升种植质量 海明率先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

常熟日报讯(记者 冯碧珩)自本市开展农膜回收利用工作以来,市农业农村局和各农业企业、农业生产主体积极探索农膜回收利用的新技术、新模式。7月10日,记者在海明长江基地有机水稻种植区看到了一种特殊的地膜——全生物降解地膜。这是常熟市海明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探索可降解地膜的试验推广之路而在苏州市范围内率先引入的新型地膜。

这些覆盖在土壤上的全生物降解地膜乍一看与过去使用的农用地膜没啥分别,不过用手一摸就能体会到不同之处。这种黑色的地膜厚度只有10微米,比普通地膜薄得多。基地负责人杨华告诉记者,这些地膜是用玉米蛋白制作的,60天后开始逐步降解,最终分解后产生水、二氧化碳和生物质,不用费力回收,对土地不会造成任何污染。而且,这种地膜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只要在水稻移栽机上面加装一个定做的装置,就能在水稻移栽时完成机械覆膜、插秧一次性作业。

海明长江基地上种植的有机水稻是不能使用除草剂的,杂草需要人工拔除。往年每亩水稻人工拔草的费用达800元,而且费时费力。海明因此计划使用地膜来抑制杂草的生长,但是普通农用地膜用完了之后得回收,一旦有地膜残留在土壤中,还会产生一定的污染。基地技术人员不断寻找破解之道,在一次外出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有基地正在应用水稻机械覆膜插秧技术。经过考察了解,在市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海明长江基地引进了这项技术,在今年60亩有机水稻移栽时加以运用,成为苏州地区率先使用该项技术的农业基地。从目前的情况看,新技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据杨华介绍,有机水稻覆膜栽培有效阻止了杂草的萌发和生长,应用成本每亩在350元左右,比人工拔草的投入降低了一半多。如果扩大使用面积,应用成本还有降低的空间。不仅如此,有机水稻覆膜能够提高稻田地温,为水稻生长提供有利条件,促进水稻品质提升和产量增加,还能提高稻田肥料的转化率和利用率,减少土壤养分的流失,利于保肥保水。“这项新技术不但解决了地膜残留造成的白色污染问题,而且省工节本,还能提升种植质量。我们计划明年自己研发相关设备,在水稻生产上进一步推广应用,在蔬菜种植上进行示范应用。”杨华说。

目前,市农业农村局的技术人员正加紧对水稻机械覆膜插秧技术应用情况进行跟踪监测,为今后示范推广做好准备。据市农业农村局综合科科长朱剑介绍,除海明引进水稻机械覆膜插秧技术以外,市农业农村局还在全市范围内设立了3个农膜回收技术集成与示范点,并将碧溪新区回收的废旧农膜送往苏州市相关有资质的企业进行再生塑料颗粒加工试验,为真正实现变废为宝、有效杜绝废旧农膜污染问题寻觅更多解决之道。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浦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