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努力打造常熟文化新坐标 琴川街道创新推进文明实践试点工作

文/本报记者 冯碧珩

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琴川街道通过调研辖区内居民需求,充分发挥居民的积极性、参与性,利用文化片区、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完备、各类优质资源集聚等区位特点,大力培育扶持新的文化形式,挖掘新的文化亮点,创建新的文化品牌,以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态度努力“打造常熟文化新坐标”。

日前,“同唱祖国好,盛世庆华诞”常熟市琴川沪剧社成立揭牌仪式暨沪剧专场汇报展演在琴川文化中心举行。演出大厅里180个座位座无虚席,走廊里摆放的加座也都坐满了前来观看演出的居民,他们沉醉于演出中,不时为演员的精彩表现鼓掌喝彩。

琴川沪剧社是琴川街道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惠民举措的成果之一。琴川街道自从将琴川文化活动中心确定为街道公益文化体育阵地以来,就致力将其打造成一个文化惠民的综合性活动中心,还在文化中心建设了“诗情话艺”艺术共享空间,集阅读分享、展览展示、艺术创作、沙龙讲座、学术研讨等功能于一体,依托街道文联各协会开展活动。去年,琴川街道进一步挖掘文化名人资源,聘请钱津、陆建华、金悠清、庄建刚在文化中心成立工作室,以“名人工作室”为载体,创造性地将文化名人影响力、群众文化需求动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力有机结合起来,丰富街道文化品牌内涵。

到目前为止,琴川街道已经成功打造了“一个中心、四位文化名人、数十支文化团队、近百场文化惠民演出”模式。其中钱津工作室通过参与琴川街道举办的文艺汇演和各种文艺赛事,发现辖区居民对越剧和沪剧更为偏爱,便从去年12月份开始组建琴川沪剧社和琴川芳草越剧团。社团一开始就走正规化发展之路,不但进行民政注册,还和成员明确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演出的目标和以琴川文化中心为惠民服务基地的文化辐射责任。今年,钱津还邀请名家为社团成员上课培训,他说:“我们社团成员与其他同类社团相比,年纪轻,沪剧团平均年龄50多岁,越剧团平均年龄才40多岁。从艺术角度来说,他们的水平要比一般的社区戏剧团体高。两个社团在正式挂牌前就已经开始了每月的固定演出,每一场演出都有新的节目出现。今年演出至今,场场爆满,这让社团成员充满了获得感,也让前来观戏的市民得到了文化享受。”

目前,琴川沪剧社已经可以进行《大雷雨》全场演出,掌握了折子戏20多出,将在国庆期间推出红戏经典折子戏表演;越剧团能上演 《梁祝》整出大戏,10月份将为辖区居民送上越剧经典洞房系列专场演出。两个社团的演出获得了周边居民的欢迎,还有市民从梅李、尚湖等地坐车赶过来看戏。居民范志英就场场不落观看了沪剧团的演出,她希望剧团能推出更多节目,不断丰富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

此外,琴川街道还不断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品牌。每年举办樱花文化节,积极开展促进公共文化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有益尝试;开展“乐邻巴士社区行”,举办文艺演出活动的同时,整合社区能人和社会组织的志愿服务资源,搭载便民服务,今年上半年已经吸引了近2000多名群众参与活动,“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琴川街道成立了琴川文艺联盟,引入社会组织,联合大剧院、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普馆等文化场馆,推出适合各个年龄层次、市民喜闻乐见的“琴川文化驿站”公益体验课程,创新深化“琴川文化中心+村(社区)+社会组织”的活动模式,把课程点位不断向商场、机构阵地覆盖;成立全民阅读推广志愿联盟,营造享受阅读、弘扬经典、共创文明的良好社会风尚,目前已经依托51个基层图书室,广泛开展图书漂流、“小志”老师讲故事以及廉政阅读、亲子共读、经典诵读等130余项活动。近期,琴川街道还在探索24小时城市书房建设模式,在柏悦华府建设“琴川书房”,目前设计方案已经基本确定。建成后,琴川街道将以琴川城市书房为核心,向周边辐射全域阅读阵地,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把思想引领、实践养成融入其中。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浦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