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高质量发展书写新时代风采 开发区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文/本报记者 张绿漪

27年前,承载着常熟人民开放创新、跨越发展的梦想,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成立。

27年的深耕细作,起初的农田阡陌已实现华丽蜕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城乡面貌更加靓丽、民生福祉不断提高……如今的开发区正以昂扬之姿在虞城大地上书写着新时代风采。

今年以来,在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引领下,开发区积极应对宏观经济下行和中美经贸摩擦等不利因素,围绕市委“促发展、补短板、解难题、精管理”工作主线,聚焦提升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截至10月,全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23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74.94亿元、工业开票销售868.84亿元。

促增量 保总量 优存量

舞好稳增长“三部曲”

11月2日,“年产6万吨轻量化高强度汽车紧固件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开发区举行。该项目总投资6亿多元,是2019年度常熟市重点项目之一,其中1.2亿元主要用于引进高端智能化国内领先自动化生产线和机器人应用,建成后将为奇瑞捷豹路虎汽车、观致汽车、大众汽车等国内主流汽车制造商以及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提供优质的高强度紧固件配套服务。

牢牢抓好、用好“制造业”这个厚实家底和优势资源,是开发区夯实经济总量基础的根本,通过推动紧固件等新项目有效落地,充分提升汽车产业链发展水平、提振汽车产业的信心,为发展增添动能。为进一步稳企业保总量,开发区积极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影响,为18家销售额超10亿元骨干企业制订稳增长扶持政策,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机制,确保企业订单不减、产能不移、贡献不降。对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企业建立个性档案,每年开展健康体检,并扶持诺华、美桥、天泽新材料等重点企业增资扩产。

抓招商促增量、盘资源优存量,也是开发区种好“稳增长”责任田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开发区坚持“项目”为王,紧扣“总量大、税源型、少用地、先进性”四个标准,紧盯日韩欧美、北上广深,瞄准世界500强、国企、央企、上市公司精准招商,着力引进高峰产业和标杆项目,并通过构建“大招商”体系,建立部门项目联储和信息共享机制,在北上深设立招商联络点,常态化、清单化、项目化对接招商,确保周周有项目,月月有签约。同时,强化“整合提升、集约发展”,通过做好老旧工业区更新改造、出台《企事业单位搬迁收储补偿工作意见》、推行“无地招商”“零地增长”“减量发展”“留白发展”等集约发展模式路径等措施,充分盘活资源,变低效为高效、闲置为优配、粗放发展为集约增长。

调结构 转动能 搭平台

握好促转型“方向盘”

11月9日,亨通常熟国际海洋产业园在开发区顺利“启航”,这是本市着眼全球、推动蓝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也充分体现了亨通集团这样的国家创新型大企业对开发区投资发展环境的高度认可。

打造亨通常熟国际海洋产业园等特色园区,扶持牵引全局的优势产业、骨干项目、重点企业,对开发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现产业转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深远意义。今年以来,开发区努力打破“瓶颈期”,加速转变发展方式和增长动能,调高调优调绿产业结构,充分实现变低端为高端、低产为高产、落后为先进。一方面推动传统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协同发展,引进立讯智能科技产业园等高能级项目,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新技术、新业态,带动提升现有产业。同时,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加快融合,发挥区域港口码头和物流服务业集聚效应,依托综保区、国际物流园打造核心港口物流基地。立足汽车、化工、医药、造纸等特色产业集群延链补链,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销售物流、金融商贸等生产性服务业。

另一方面,开发区始终坚持创新驱动、智能带动,通过推动通润汽车零部件、贝特利等一批公司上市,申报美桥、巴德富等一批高新企业,打造亨通、路虎等一批省级“三大中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并依托科创园、华为云创新中心、中科创新广场、北航智能硬件创新园、重庆理工常熟创新中心,整合、提升一批功能性创新载体。同时,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积极引导企业上云,力争明年工业机器人保有量超3000台,示范智能车间超20家以上。

护生态 促开放 留人才

打好优环境“主动仗”

几个月前,在江苏常熟发电有限公司煤码头,这里还是一处露天的灰渣场,用于临时堆放电厂来不及处理的锅炉灰渣。如今,2万平方米的空地上种满了榉树、水杉等树种,远远望去绿意盎然一片美好景致。

积极推进长江沿线“三化”专项行动,是今年开发区立足区域实际和优势资源,狠抓长江环境大保护,高标准建设“长江生态展示馆”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今,30万平方米的城市亲水江岸和20公里的滨江慢行步道,已经成为区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今年以来,开发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高起点优化区域生态规划,统筹建设生态湿地、绿色廊道、公园广场、现代农业、特色乡村等生态功能板块,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样板区、引领区,并擦亮滨江新城名片,坚持规划视野国际化,项目落地品牌化,城市管理精细化,优化“城市客厅”设计,积极引进特色国际学校、品牌酒店管理集团、高端医疗机构,打造国际化社区和人才公寓,不断提升城市形态格局、功能品位和承载能力,吸引留住高层次人才,营造和谐人居环境。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浦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