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赛事新规考验技术成熟度 ——第十一届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现场见闻

图:参赛车辆驶入高架道路环境赛道。

图:参赛车辆驶入高架道路环境赛道。

文/本报记者 邹磊

摄/本报记者 朱琪

11月16日至17日,第十一届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在本市举行,30支来自全国高校和科技公司的参赛队伍角逐桂冠。

16日上午8时,记者在常熟高新区的中国智能车综合技术研发和测试中心看到,参赛队员们正仔细地检查无人车的设备运行情况,为比赛做最后准备。8时30分,随着裁判一声哨响,一辆辆无人驾驶的智能车依次缓缓驶出停车场,随后接受包括礼让行人、停车入位等16项任务的考验,而这一切驾驶行为都依靠车辆顶部的雷达状设备识别道路环境后进行判断并作出相应处置。17日,这些参赛车驶上昆承快速路,进行高架快速道路环境的测试。

城乡道路环境赛程模拟无人驾驶接送服务并在地下车库自主泊车,其中设置了环卫作业车辆遭遇、人工驾驶与无人驾驶车辆混行、模拟机非混行和交通拥堵等复杂交通场景的路段。高架道路环境赛程模拟作业车辆遭遇、前车坠物紧急避让、施工路段处理等多个交通场景,要求参赛车辆完全自主地从起点停车场出发,由匝道进入高架道路,应对随机出现的路况后到达终点,并能侧位停车。

据了解,本届挑战赛面向无人驾驶出行需求设置比赛内容,着重考察无人驾驶车辆的复杂交通场景识别能力,分别在城乡道路环境和高架快速道路环境中设置不同测试内容,要求参赛车辆在规定时间和区域内自主地完成相应任务。另外,大赛还增加了全程不依赖卫星定位导航信号的环节,测试无人车无依托的自主定位环境感知能力,以更加全面、真实地测试无人驾驶相关技术的成熟度。

“以往参赛的无人车很多都是依靠卫星导航信号进行辅助,但是这次比赛要求车辆脱离卫星导航信号辅助,完全依靠自身研发的设备来感知车外环境,这在国内比赛中尚属首次。”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大赛程序委员会主席辛景民说。

来自东南大学的至善车队第一次参加这项赛事,面对高难度的任务,他们迎难而上。“新规则给比赛增加了不少难点,出现了无法预测的设备问题和干扰因素,但是这些问题最终通过团队的协作全部克服。”队员胡敬宇说,比赛中他们可以及时地发现问题,然后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他认为,这项比赛是国内较为高端的赛事,汇聚了业界精英,是一个互相学习、交流经验的绝佳平台。

近年来,本市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构建产业特色鲜明的先进制造业高地和体制优势明显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全力打造中国智能车产业化的“常熟集聚区”。同时,本市以无人驾驶智能车比赛为契机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引领汽车产业不断向高端发展,把以智能网联汽车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产业作为新兴产业进行重点培育,致力于打造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链集聚。

比赛期间,2019中国智能车大会暨国家智能车发展论坛同步召开,200多名来自高校、企业界的知名学者、行业专家共同探讨中国智能车的未来发展。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浦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