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走近我们身边的网红美食

原本坐落在裕坤国贸广场一条弄堂里的一辆小推车,如今已拥有了窗明几净的店面,“裕坤大包”几个字或许已很少再能勾起人们对于那辆跟着长龙的小推车的回忆。

曾红极一时的裕坤大包在热潮过后尘埃落定,而在城市的其他角落,网红食物依然正争奇斗艳。

“网红潮流”生生不息

网红美食,顾名思义,就是走红于网络的食物或餐厅,往往经过包装打造,从而在朋友圈、微博微视等新媒体平台具有了一定热度,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引起诸如排队、限购、跟风购买之类的现象。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的网红,一炮而红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

某品牌烤肉的进驻似乎是近期常熟网红美食界的一件大事。借助明星流量、综艺网络来做餐饮早已不是一家之计,而观众也往往乐于为之买单。虽然门口告示牌上写着要下午四点半才开始叫号,但不到下午四点,餐厅门口便有了等待取号的人,足可见其热度。此前火遍全国的某牛肉火锅店热度尚未消退,而上过《天天向上》和《十二道锋味》的另一火锅店品牌早已铆足了劲试与争锋,你追我赶热闹非常,又有依借江南小镇风格而吸引顾客的“某小主”,从装修到摆盘,从服务到滋味,无不古色古香精致典雅,给了身处闹市的用餐者享受小资的一隅,不过用餐高峰时段总是一桌难求。

当现代餐饮业努力布置环境、创新菜品、宣传营销,力求以新鲜、独特、流行的姿态俘获人心时,传统餐饮业也不甘示弱。前有梅花糕、酒酿饼借着成年人追忆童年的心情再放光彩,后有古里定胜糕登上《舌尖上的中国》,也曾引起过一波“怀旧”风潮。

大浪淘沙千红褪尽

原来有严格的限购要求,需要排队2小时才能买到的美味大包,如今“唾手可得”,一度跃居常熟包子界的网红“裕坤大包”终于在短暂的疯抢热潮后归于风平浪静。

相比之下,万达“又卷烧饼”的命运似乎更为大起大落。2017年的暑假,一种被称为史上最难购买的美味烧饼在常熟市民的朋友圈横空出世,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四五个小时的买饼排队大军中,朋友圈的美味神话也在不断升级。但是,当年参与排队买饼队伍的市民纷纷表示干了一件傻事。烧饼的美味程度并不与排队时间相匹配,它的热度短时间内飙升完全是出于人们的从众心理。有些市民表示当年自己排进队伍只是为了打卡网红烧饼队伍,拍完照发朋友圈后便退出了队伍,并未买饼。三个月之后,网红烧饼的队伍渐渐缩短,直至半年之后门可罗雀、关门大吉。随后,同一品牌曾进驻星光天地购物广场,但生意一直不见起色,最终没有撑过一年就关门了。

一些网红店因别具一格的装饰而走红,成为市民趋之若鹜的打卡地,但最后也渐渐趋于平淡。一度风靡全国的“泡面小食堂”,在引发各路博主和众多网民跟风尝鲜的劲头后,逐渐开始销声匿迹。“性价比低”是多数人对其的评价,而除了泡面种类多这一优势外,这些食堂也再拿不出与其他餐饮抗衡的武器。红极一时便真的成了历史的神话。

初心不忘老当益红

在网红“改朝换代”最快的饮品界,某奶茶品牌依然保持住了生命力和创造力。在新兴品牌通过微博、朋友圈疯狂刷屏并在常熟的几家门店排起长队、在北京甚至出现黄牛代购时,坚持不断推出新品,直到今天,虽然当年的热度不再,也继续成功跻身于本地奶茶第一梯队。

坐落在佳和广场附近小区内的一家日式拌饭店,店面很小,但是一到中午总是挤满了人,颇有些“大隐于市”之感。青城山路上的一家简餐店则是创新融合了台湾菜和内地菜,将菜品做得更加符合大陆口味,又独具特色。还有一些店的顾客多是上班族,店不在闹市区也不大,店主和店员安安静静做料理,口口相传成了网红。

一些传统食品的意外走红则为一些老店增加了动力。某馄饨店店主坦言数十年来只是想用心做个早餐,没想到在网络年代居然出了名,确实也感到意外。不过他不敢大意,毕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唯有保持品质才能坚守住自己的阵地。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浦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