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蔬菜之乡”探索“千村美居”新路径

文/通讯员 肖海云 常熟日报记者 闵添

黄花菜、紫芥兰这些平时餐桌上的美味,摇身一变成为服务于“千村美居”工程的绿化景观。作为华东地区知名的蔬菜生产大镇,董浜镇在“千村美居”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蔬菜之乡”的种植优势,以可食蔬菜地景替代村庄绿化,既达到了绿化美化的效果,又满足了当地农户的种植需求,既保证了农民增收,又改善了人居环境,开辟出一条特色产业新路径。

智林村村民濮妙英家门前就有一块与众不同的绿地,这里种的不是争奇斗艳的名花异草,而是可以被端上餐桌的各类蔬菜瓜果。“没想到在农田里种过的菜能变成这么漂亮的景观。”濮妙英说。今年初,按照镇政府的统一规划,董浜镇14个村纷纷在宅前屋后、零星地块上种上了黄花菜,总面积达100亩,试点以可食蔬菜地景代替村庄绿化。永安村村民陆雪年说:“镇里的工作人员给我们发放了菜苗,董浜是蔬菜大镇,我们可得跟上步伐。这么操作既漂亮又实用,非常符合董浜的特色。”说起自家门前的可食蔬菜地景,同村的陆建华也有些兴奋:“政府在推进‘千村美居’建设的过程中对原来的荒地、垃圾堆放点进行复耕复垦,土地又得到了重新利用。我本来就在种菜,种这些黄花菜几乎没什么成本,付出劳动力就可以了。”

黄花菜不仅可以绿化美化村庄,更能为村民带来经济效益。据了解,7月以后,第一批黄花菜就将进入采摘期。但是与可食地景的观赏作用、经济价值相比,董浜镇农旅公司总经理王义军更看重其社会功用,“种植可食地景把村民从乡村建设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激发了村民们参与‘千村美居’建设的积极性,有利于推行共治共建共享的乡村治理模式。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是董浜镇近年来一直在努力的方向。除了黄花菜,紫芥兰也将成为董浜镇可食蔬菜地景的试点种植品种,后续还会有更多果蔬进入试点种植名单。届时,“新叶时赏绿、花开时赏景、收获时满足”的董浜特色乡村可食地景将更加丰富立体地呈现出来,成为“蔬菜之乡”董浜镇“千村美居”工程的一道新风景。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陆怡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