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产业兴旺环境优美农民富足

文/融媒记者 冯碧珩

丰收在即,乡村田野已有收割机开始作业抢收早稻。这个金色的秋季是属于农民们自己的节日,丰收节将如约而至。今年,苏州全市的农业能手、专家精英将齐聚常熟,在这里展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成果。人们的目光再次牢牢地“锁住”常熟,探寻常熟多年来聚焦农业高质量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农民增收致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所结出的丰硕果实。

农业现代化动能十足

位于支塘镇的舒汇食品(苏州)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速冻米面制品研发和生产的创新型农业龙头企业。公司产品之一手撕红糖馒头日产量达到40万个,供应给超过15000家遍布国内的全家、罗森、喜士多等品牌便利店以及3000多家早餐连锁店。2018年,公司被纳入联合国全球市场供应商目录,产品出口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并成为味全食品美国公司的合作伙伴。除了舒汇食品(苏州) 有限公司外,常熟各家农业龙头企业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中也肩负起了重任。2019年,全市80家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超3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近420亿元,联结、带动农户约13万户。这些农业龙头企业通过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农业经营模式、着力延长产业链条、提升联农带农水平,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了培育农业现代化发展动能,常熟在指导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健全农业经营体系的同时,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提升农业产业体系。目前,常熟已经形成了农业产业优质稻米、蔬菜园艺、特种水产三大主导产业,基本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6%,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十三五”期间,常熟先后育成9个水稻新品种,在5个省(市)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达500万亩。不仅如此,全市农业新业态、综合体不断涌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巨大活力和发展潜力。“王庄西瓜”“董浜筒管玉丝瓜”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常熟大米”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市拥有“勤川”“海明”“金唐市”等苏州市级以上名牌产品1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68家,家庭农场有199家;全市休闲农业接待游客620多万人次、营业收入超6亿元,产业化发展后劲充足。

农村现代化风情迷人

到了傍晚,碧溪街道溪西村何家坝自然宅基就会热闹起来,周边小区的住户都喜欢到这个老村转一圈。经过“千村美居”工程建设,何家坝自然宅基拥有的传统江南风韵被最大限度地展示出来——村边河道碧水清清,木廊坊临河而建,小游园里绿树依依,停车场旁花草环绕,处处都有江南水乡风情。为了成就这眼前美景,溪西村和每一位居住在这里的村民都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溪西村投入400多万元对村庄环境进行全面提升,村中乡贤则捐建了廊架、亭子、景观墙、村标等。共建共享让这里的居民对老村的一草一木更有感情,他们自觉地维护村庄良好的环境成果,真正实现了村庄环境长效管理。

何家坝自然宅基是全市“千村美居”工程建设成效的缩影之一,更是常熟努力重塑农村现代化江南品质的见证。近年来,常熟为了统筹城乡发展,让“美丽乡村”成为“美丽常熟”的最靓底色,以部门联动助力“千村美居”工程建设,以文明乡风涵养美丽乡村,以治理有效促进和谐共享。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有530个自然村组通过“千村美居”工程验收。其中,优质点位正在积极争创苏州三星级康居乡村和培育特色田园乡村,本市已有158个自然村庄接受苏州第三方验收考评。同时,全市建成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4个实践所、300多个实践站、50个实践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乡风文明馆”“好人工作室”“乡贤共享吧”“文化大舞台”“道德讲堂”等实现全覆盖,为美丽乡村建设塑形铸魂。

农民现代化内涵丰富

今年夏季,12名扬州大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常熟本科班2020届定向培养生通过招聘顺利落实工作岗位,进入到各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涉农单位工作,将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理念传递给广大农民,为全市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本市自2014年首次启动定向培养基层农业农村人才项目以来,已有69名学生顺利进入涉农基层单位从事生产、经营、管理和推广等方面的工作,成为本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大军中的实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从2018年起,常熟又开始实施涉农大学生定向培养项目,构建完善“三农”人才梯队。

近年来,常熟不断推进农民素质现代化、农民生活现代化、农村公共服务现代化。在现代农业人才建设方面,除了开展涉农大学生培育工作,常熟还积极引进培育创业创新人才,做好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至2019年已经累计引进、培育创业创新人才275人、认定新型职业农民819名,形成了一支由高素质农民、专业人才、乡土人才等组成的农村人才队伍。全市完成了村 (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每年组织“村村演”“情暖常熟”“评弹进百村”等公益演出;成立“送法律下乡”志愿服务团,全面落实“一村(社区) 一法律顾问”工作机制;共有332个村(社区)建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此外,常熟还扎实推进养老机构建设管理、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全市84%的村(社区)至少建有一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会化运营占比为70.8%。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SJX]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