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本市争创全国普法先进县市“七连冠”

常熟日报讯(融媒记者 葛洁)常熟是全国唯一的普法先进“六连冠”县市。当前,本市以争创全国普法先进县市“七连冠”为抓手,不断挖掘普法内涵,创新普法手段,注重普法实效,引领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推进法治常熟、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让法治有广度、有温度、有深度,用高“治”量赋能高质量发展。

创新载体打造高地实现普法宣传全覆盖

打开“虞歌法韵”法治文化小镇手绘地图,大大小小的20个法治文化宣传点星罗棋布,分布在虞山东西两侧。本市充分挖掘虞山人文景观优势中的法治元素和历史传承,不断推进法治文化景观建设,将言子旧宅、翁同龢纪念馆、方塔廉政公园、常熟法治文化街、税收普法教育基地、常熟历史法治文化街等蕴含法治文化元素的景点串点成线,形成了常熟首条法治文化专线。

游客“打卡地”成了普法“主阵地”,是本市创新普法方式的新成果。作为全国唯一连续六次获评“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县(市)”的县级市,本市自2016年实施“七五”普法规划以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创新普法路径,将普法的触角延伸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力争实现普法全国先进“七连冠”。

本市坚持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每年不少于2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学法每季度一次、任职法律知识考试和年度述职述廉述法全覆盖,先后组织《为民族复兴提供有力宪法保障》《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廉洁自律防范“权力陷阱”》等14场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学法报告会。

依托全市76.2万块数字门牌,本市在全国首建新型智慧平台“普法e家”,利用大数据将各项公共法律服务线上化。市民只需扫描家门口的二维码,足不出户就能获得法律地图、公证服务、法律援助等9项服务,真正打通了公共法律服务的“最后一米”。

一系列创新举措让法治融入百姓生活,成就法治文化“新高地”。目前,本市全民普法受教育面100%,群众对“七五”普法的知晓率达95%以上,公众安全感达98%以上。全市镇(街道)法治文化阵地覆盖率100%,法治元素全面融入公园、街区、商场等公共场所。

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提高法律服务精准度

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是国家法治宣传教育的顶层设计,也是“七五”普法与过去三十年普法完全不同的特点。本市紧扣“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这一纲领工作,高起点规划普法蓝图,高标准推进普法实施,推动构建“大普法”格局。

市委办、市府办连续出台《常熟市“七五”普法考核验收办法》、“七五”普法责任清单和《常熟市进一步加强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普法责任、任务、活动“三张清单”制度。责任清单细分5个一级指标、32个二级指标以及78个三级指标,从组织领导、学法制度、以案释法、普法实践、基础工作等五个方面明确各部门20条普法任务,分解落实到全市乡镇板块和部门。

在位于琴川街道综合执法局底楼大厅的常熟市综合执法普法教育基地里,一本红色封面的《常熟市普法志》格外引人注意。全书详细记述了本市实施“一五”至“六五”普法的历程,供参观者学习。该基地对内,以“集中培训+跟班式培训+阶段性自学”的形式,提升执法人员法律素质;对外,使全体执法人员成为宣传员,在执法过程中开展普法宣传。

这种既是执法者,也是普法者的普法模式,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普法成本,而且能使普法活动更具针对性。而普法主体由“单一型”变为“多元化”,更丰富了普法的形式和内涵。本市构建“法宣办+成员单位”联动机制,组织多部门联合开展各类普法宣传主题活动,打造了税收普法教育馆、安全生产警示教育馆等各具特点的法治文化阵地;建立一套工作机制,健全事前预警告知、事中执法宣传、事后学法评价工作机制,将普法纳入执法全过程。市税务局推行重大税务案件“听辩式”审理,实现执法与普法的无缝衔接,获全省推广。市城管局在全国首创“非现场执法+信用联动惩戒”执法新模式,有力地推进市容环境秩序常态长效管理;打造“专业队伍+志愿服务”参与机制,不断建立健全普法联络员、市镇村三级普法讲师团、百名兼职法治副校长等普法骨干队伍,先后参与普法宣传专项行动的志愿者达23万人次。

今年8月,苏州市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一行来常考核“七五”普法规划落实情况,对常熟普法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并对常熟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快复制推广。

普法提升城市“颜值”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

服装城区域是以纺织服装专业流通市场为主体的成熟商圈。区域内35个业态专区聚集了3万多商户,是小微企业和商户的聚集地。11月9日,莫城街道司法所工作人员梅琴雄和江苏言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余慧来到商圈,向商户发放法律宣传资料,了解他们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难题,帮助他们答疑解惑。

主动上门为企业提供“法治体检”,这是本市不断提升普法水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的一个生动画面。由全市司法行政工作者和律师团队组成的法律服务团进园区、进企业、进市场、进商会,开展“法企同行”“以案释法”等活动,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困难。为服务“六稳”“六保”,今年,本市还成立了专业法律服务团进驻三区一园,实施“司法+营商”防护网工程,通过律师解答为企业群众生产生活把脉问诊,开出法律良方。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2019年6月,本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多领域《涉企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明确对涉及商业广告、特种设备、食品安全等领域的企业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促进政府监管职能从刚性监管向差异化监管、柔性监管、适度监管转变,努力为企业打造良好、适宜的营商环境。自实施以来,本市已先后对140家企业的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或免予罚款处罚,保障了企业在宽松的环境下依法经营、健康发展。

释放法治获得感,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是关键。作为省内开展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试点的唯一县级市,本市正通过推进“减证便民”行动,强化试点工作与“一网通办”“证照分离”“信用监管”等改革措施的有机衔接,充分发挥法治叠加效应,不断释放法治红利。

在常熟,无论是企业还是市民,法治获得感越来越实在,法治意识蔚然成风,法治精神浸润人心,正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陆怡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