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从“东南速度”到“新产业高地” 产业科技新城走出开拓进取时代步伐

文/融媒记者 戴晓怡

2002年7月,常熟东南经济开发区组建成立;2003年5月,东南开发区成为省级开发区,2011年4月更名为“江苏省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5年9月,常熟高新区正式升级为国家高新区;2019年起,着手布局氢能源、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医疗健康等新产业新经济……这是常熟高新区一路走来充满历史烙印的近20年,一位位奋斗者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开拓进取的时代步伐,用行动向世人诉说着发生在这座产业科技新城“从零起步”背后的精彩故事。

坚定信念走出作风效能“东南速度”

2002年,一批刚过而立之年的年轻人怀揣着梦想,踏上了东南开发区这片未经开发的“处女地”,成为这块片区上最早的一批招商团队。为了拉到高质量的投资项目,他们开始了“走南闯北”的“征战”生涯,在外地跑项目时常“不着家”、没时间吃饭就蹲在路边随便扒拉两口、挤出空隙练习外语提高能力……看似轻松的招商工作背后,却是这些奋斗者实打实的艰辛付出。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振奋精神,知难而上。“踏尽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历尽千难万险”的“四千四万”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印证。凭借这份锐意创新、敢为人先的坚定信念,东南开发区在全市走出了干部作风和效能建设的“东南速度”。其中,以丰田汽车、大陆汽车等为代表最早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在开发区的落户,为区域内外资企业的快速集聚和提档升级创造了良好开端。2005年,丰田汽车仓储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有意在华东地区投建分公司,在考察了包括常熟在内的苏州各地后,公司已经把苏州工业园区作为项目的初步选址地。但是,“不轻言放弃”是当时招商团队坚持的原则,于是他们始终和对方保持紧密联系,静待时机再次到来。2006年对方第二次来常熟考察,凭借高度的职业敏感性,招商团队意识到“这是一个好机会,一定要牢牢抓住”。刚开始对方觉得常熟是县级市,对这次合作并不十分感兴趣,于是招商团队详细介绍了开发区的交通、政策和基础设施等,并且认真分析了项目合作的各种利弊。

当天在送对方回程以后,得知他们在接送的车里遗落了重要的资料文件,东南开发区招商团队核实以后连夜将文件送到了对方所在的天津总部。在表示感谢和惊讶之余,对方被东南开发区的快速反应和真诚服务所感动,决定和常熟方面开展深入对接。之后,他们先后派出300多批次团队来常熟考察,最终确定项目选址落户东南开发区,不久后双方正式签约。相同的故事和感动,在之后10多年中不断上演。

联合共建实现区域创新“全国首创”

抢抓江苏省科技镇长团在常熟先行试点机遇,联合各大高校建成全国县级市中唯一一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这是常熟高新区“下好先手棋,争取主动权”的另一个鲜活案例。事情还要从2008年说起,当年10月,江苏省首个由17人组成的科技镇长团奔赴常熟,一场以“打破科教资源与县域经济的隔膜,为区域经济转型吸引更多‘创新要素’”为初衷的创新实践就此启动。来常熟的头两个月,科技镇长团团员们跑遍了各板块、乡镇,开展密集调研,在调研常熟高新区时,渐渐触碰到常熟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痛点——缺乏科创载体。

当时的常熟高新区作为省级开发区,经过多年的招商引资,在工业经济领域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但在创新驱动方面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制约了区域的下一步发展,如何破解这个瓶颈成为首批科技镇长团的主要实践方向。于是,一个联合派出高校共建大学科技园的构想逐渐成形。了解到科技镇长团正有意向为常熟搭建科创载体,常熟高新区迅速行动,马上与镇长团对接载体的落地事宜。两个多月后的2009年1月,常熟就把建设省级大学科技园的报告送到了省科技厅、省教育厅。从依托某所高校到联合各大高校共建大学科技园,这个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创的做法得到了上级高度认可,当年3月常熟就收到了同意筹建的批复。

在科技镇长团的牵线下,2009年10月,大学科技园就成功吸引了苏州全波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首批创新创业企业的入驻。创新载体的搭建为区域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常熟高新区也逐渐摸索出一条“外部技术与本地产业高效对接”的崭新发展路径。2010年10月,常熟大学科技园正式获批国家大学科技园。

以升促建探索内生驱动“高新区模式”

在具备大学科技园、科技镇长团等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常熟高新区于2011年正式启动“以升促建”,争创国家高新区工作。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指导理念,常熟高新区成功开创了“学科与产业对接、成果与企业对接、专家与企业家对接”的“三对接”模式,加速了基层科技资源的集聚,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基层落地见效,实现了区域发展由传统“开发区模式”向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内生动能“高新区模式”的快速转型。其间,常熟高新区不断加强与知名大学、科研院校院所合作,建设创新平台,探索创新发展新路径。2011年12月底,省政府正式向国务院提交常熟高新区升格国家高新区的请示,4个月后国家科技部便派专家组专程到常熟高新区实地考察。2012年至2013年期间,国家科技部相关领导在常熟高新区视察调研中,对常熟高新区“以升促建”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表示常熟开创的“三对接”模式值得向全国推广。

创建期间,常熟高新区多措并举、持之以恒地开展“以升促建”工作,创新投入不断加大,人才资源、平台载体不断汇聚,科技创新氛围愈加浓厚。同时,从2011年开始,常熟高新区每个月向国家科技部提交自主创办的创建动态月刊,从不间断,4年共提交40多期月刊、进行40多次的创建汇报,在表明坚定创建决心的同时也全面展示了具体工作的开展情况。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份实实在在的成绩和持之以恒的信念最终得到了包括科技部在内的国务院有关部委的高度肯定。2015年9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常熟高新区正式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并定名为“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全国范围内仅有的四家设在县级市(区)的国家高新区之一。

抢抓机遇打造经济转型“新产业高地”

成功创建国家高新区以后,2019年,常熟高新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当时,氢燃料电池汽车因为有着零碳排放、加注时间短、续航里程长等优势,正在成为汽车与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在市委、市政府发布《常熟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以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突破、丰富年轻汽车城内涵的重要抓手之一的政策大背景下,常熟高新区瞄准更高目标、找到更明定位,抢抓氢燃料电池汽车先导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于当年6月19日启动常熟氢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着力培育经济转型发展新动能。

这时,江苏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产业园首批入驻企业之一,填补了常熟氢燃料电池系统及核心零部件产业链的空白。这家致力于氢燃料电池系统研发与生产的公司,将在常熟的工厂命名为“星空工厂”,寓意“减少汽车污染废气排放,让未来都市中人抬头可仰望浩瀚星空”。在上海起步,选择常熟落地工厂,公司创始人林琦直言是被这里的“务实”所打动。正如他所说:“在与常熟高新区的洽谈中,只要有什么问题,园区工作人员当时当地就帮忙协调好了。”2020年8月3日,这座“星空工厂”竣工投产,通过打造专注于氢燃料电池系统及核心零部件生产的常熟产业化基地,推动更多氢燃料电池相关合作项目落地常熟。

“亲商惠企,开放包容”一直都是常熟高新区吸引优质企业落户的“金招牌”。依托重塑科技氢燃料电池系统集成、丰田研发中心等龙头企业优势,常熟高新区成功引进了以上海捷氢、治臻双极板、擎动科技等为代表的32个氢能源相关项目,累计总投资近30亿元,形成了集创新研发、核心零部件制造、储氢加氢、检验检测、示范应用为一体的较完整的产业体系,氢能产业园的规模与示范效应日益凸显。与此同时,常熟高新区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积极拥抱数字化发展浪潮,围绕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医疗健康、智能网联、工业互联网等数字经济前沿细分领域加快布局,向着打造全市新产业新经济发展高地的目标加速迈进。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时韵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