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新模式为发展注入新活力

文/融媒记者 冯碧珩

技术进步推动传统农业不断变革,改变了农业生产过去田间地头的模样。借技术升级的东风,本市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很多新型农业发展模式陆续出现,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

9月17日上午,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江苏常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设施园艺创新示范区温室里的各项设施开始运作,遮阳网逐层打开,叶菜植物工厂水培蔬菜的冷水循环降温装置有序运转,确保栽培床上循环着的营养液处于合适的温度,为蔬菜正常生长创造适宜的根际环境。温室里除了建有自然光型叶菜植物工厂,还集成应用了目前国内先进的智能环控、草莓移动架式栽培、潮汐式灌溉、果蔬采摘智能机器人等模式和设施设备。园区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智能环控系统实时监测农产品生产环境,并通过智能决策系统实现预警预报,自动或远程控制6种以上自动化机电设备,确保农作物在最优状态下生长。优质水稻繁育创新区应用了小型气象观察站、自动化节水灌溉系统、自动虫情测报灯等先进的设施设备以及无人机植保等先进技术。特色水产育苗创新区应用了网络智能增氧机、网络监控系统、自动投饵机等设施设备。水产区可以通过网络信号实时远程监控各个水塘的增氧机,并通过视频探头查看情况。

园区配备的这些智能化设施设备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缓解了用工矛盾及人员进出引起的污染问题。目前,这种智能化的生产模式已在全市不少农业生产区得到应用。借助智慧农业技术,长虹阳澄湖大闸蟹有限公司将长洪滩基地建成了智慧渔场。基地引入了水质在线监测、智能增氧、质量追溯、远程诊断、无人机投喂等新技术,生产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

通过推进物联网技术与设施园艺、畜禽水产深度融合应用,本市目前已成功创建苏州市级智慧农业示范基地9家、省级智慧农业示范基地6家,规模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面积占比为32.96%,超出全省平均水平,获得了农业农村部2021年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案例、江苏省智能农业示范县、首批江苏省数字乡村试点地区等荣誉。

新模式不只体现在种养技术上,“品控溯源”等新技术也在农业生产中大量运用,生产和监管效率得到大幅提高。

当天上午,记者在常熟市海明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长江基地上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对刚采摘的有机蔬菜进行包装。他们将采摘后的检测结果录入追溯系统,使追溯信息涵盖了从生产到采摘的全过程。顾客用手机扫描有机蔬菜外包装上的追溯二维码,就能看到该批次蔬菜的产地情况、有机证书、第三方检测结果等信息。这些信息同时被接入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智慧三农”平台,方便监管部门开展监管工作。据负责人杨华介绍,目前基地生产的所有农产品都已实现溯源,其中超过50%的农产品的溯源信息已被接入市级平台,还有部分商品的追溯信息被接入商超系统等。每个生产环节的可追溯不仅为公司管理提供了方便,还增强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使农产品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今年以来,本市大力开展规模主体入网监管行动,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证制度与精准监管协同推进。目前,1501家经营主体已被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智慧三农”平台,涉及溯源产品765个,全市共打印追溯标签168.4万张。市农业农村局对全市范围内历年省级及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示范单位展开跟踪评价检查,确保实现监管全覆盖。

在不断完善农产品追溯系统的同时,市农业农村局创新思路,自主研发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微信小程序“虞农优品”,并开出了苏州市第一张食用农产品电子合格证。该局还将“虞农优品”小程序与“智慧三农”平台上的追溯管理功能及省级追溯平台对接,使食用农产品电子合格证与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二维码有机结合,同步更新本级平台后实现了合格证和追溯码“证码合一”,提高了工作效率。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打印电子合格证16.8万张。该局在全市14个乡镇板块印制了30万份纸质合格证,免费向中小散户发放,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合格证全覆盖。

在追溯监管系统的作用下,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今年以来,全市已开展本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828批次,部、省和苏州市抽检258批次,检测合格率达99.9%。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时韵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