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完善产业结构 助力乡村振兴

文/融媒记者 冯碧珩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行动造就未来。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更好生活”,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题是“发展粮食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围绕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本市积极探索,通过自培良种,不断完善粮食生产结构,为提升粮食产业进而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助力。

这几天,市农科所的科技人员天天“泡”在水稻田里。他们仔细观察,选取材料,进行记录,为下一轮试验做好准备。对“常香粳1813”,科技人员采用了不同的栽培技术进行试验种植,以便考察在不同管理条件下的抗病和产量情况,据此形成技术集成,为产业化过程中农业企业和基地提升绿色种植水平、提高效益做好准备。

“常香粳1813”是市农科所自主培育的一个软香米品种,该品种填补了农科所在培育早熟晚粳稻软香米品种方面的空白。与同类品种相比,“常香粳1813”在产量上表现出了明显优势,亩产量可超700公斤。去年参加苏州市农作物主要品种综合测试时,“常香粳1813”的平均亩产量比对照组高出了70多公斤,位列第一。由于品质好、产量高,应用前景及市场竞争力突出,2020年通过品种审定后,市农科所开始了产业化运作,与种业公司合作进行推广种植。去年,虞盛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率先尝试大面积种植“常香粳1813”,不但产量达到了预期,而且大米的销售价格每公斤达到了12元,比普通大米高出近一倍。良好的示范效果使产业化发展走上了快车道。今年,本地和周边县市不少农户、基地都选择种植该品种,仅在苏州市范围内,“常香粳1813”的种植面积就在10万亩左右。此外,镇江、南京、无锡、常州等地也开始种植“常香粳1813”。为了让常熟的自育品种在提高生产效益、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市农科所与种业公司进一步加大了推广种植力度,在浙江、安徽进行引种备案的同时,在安徽省示范种植了1万亩。

对“常香粳1813”进行产业化运作是市农科所完善本市粮食生产结构、助推粮食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举措之一。近年来,市农科所根据粮食发展需求不断攻坚克难,选育产业急需品种,扩大自育品种的辐射范围。到目前为止,市农科所已累计育成水稻优质品种38个,推广应用范围扩大到了江苏、浙江、安徽、湖北、上海等多个省市,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超过7000万亩。在此过程中,市农科所加大与种业公司的合作力度,目前已与全国多家种业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向外拓展应用范围。市农科所不断寻求自我突破,今年通过审定的5个新品类型多样,适应范围更广。其中两个中粳稻中,“常农粳16号”为常规稻,可以在长江以北区域种植;另一个中粳稻“常优粳10号”为杂交品种,不但制种产量高,而且应用范围可扩展到陇海线区域。新育成的“常优2998”也走出了太湖稻区,将在福建的土地上结出丰收的果实。此外,“常糯2号”为糯稻,“常优粳11号”为早熟晚粳,两个品种也各有特色。市农科所水稻育种专家端木银熙表示,今后,市农科所将继续选育应用范围更广的优质新品,同时不断创新与种业公司的合作模式,扩大常熟自育品种的影响范围,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尽力。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时韵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