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卅载耕耘留住历史记忆

文/融媒记者 陈燕

从1992年4月踏上工作岗位至今,文博副研究馆员徐鹏已经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耕耘了整整三十年。常熟有多少名城名镇、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它们的坐标在哪里、保护现状如何,徐鹏都如数家珍。

勤奋、认真是徐鹏一直以来的工作态度。早在2008年担任常熟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队队长时,他就展现出了很强的工作干劲。那年1月,常熟暴雪,交通受阻,他踩着一尺厚的积雪进行现场调查,一遍遍测量、确认。这一年,他用双脚丈量了城乡各处,把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数量从近200处增加到了302处。他还运用CAD绘制文物的平面示意图,被国普办作为配图标准。

因为对普查业务钻得深、吃得透,徐鹏成了可移动文物普查的“百事通”。2012年至2016年担任常熟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队队长期间,他有两年半时间被国家文物局借调到国普办,担任技术组负责人,成为国普办推荐的首批“普查之星”之一。在这四年里,他将普查的政策要领和技术要点进行总结归纳,撰写了47篇普查工作心得,与全国3万多名普查员进行线上分享,被转载622次、阅读近万次。他还把讲课内容录制成视频教程,分别被江苏、广东、山东等省区普查办作为教材向省内普查员推荐使用。他还到过26个省、市、自治区,帮助各地开展业务培训、技术支持和数据转换。

徐鹏是个有心人、行动派。2018年底,在一次文化相关座谈会上,有位政协委员谈到历朝历代史志上的常熟地图不很清楚,影响阅读。这句话被细心的徐鹏捕捉到了,当时,常熟还没有相关地图读物,凡需描述古代城市形制、名构坐落、双城同治等等,都用文字或口头表述,常常不够确切,如果有一册地图在手,那么读者对古城传承和变迁的历史会更容易掌握。说干就干,从2019年4月开始,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始整理汇编《常熟历史地图册》。他以常熟地方志为蓝本,找地图、看资料,有些朝代地方志里没有地图,他就跑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少数代表性老地图不清晰,有的存在文字误写,徐鹏都一一进行校对描绘。在《嘉靖重修常熟县志》中,一张“九乡新图”的原图已经模糊不清,其他材料中也找不到辅证。徐鹏没有别的办法,就把这张原图打印出来,贴在窗户上对着阳光端详轮廓。观察了几天琢磨出端倪后,他又蒙着纸用铅笔勾画一遍,并与原图比对。随后,他把这张图作为底图,再用水笔描摹,最终才一点一点复原出“原形”,让这张图重焕新生。

经过整整一年的整理汇编,《常熟历史地图册》终于成书。该册地图搜集遴选和还原加工了20幅自南宋至现代较具代表性的常熟城域历史地图,让读者得以随时回溯家乡之变迁,从中感悟世代传承发展之不易,品味历史文化之甘醴,体会悉心保护之重任。“《常熟历史地图册》所展示的古城变迁、文物所在,即使不够全面,却已显得眼熟亲切,县境分合、方塔巍立、街道纵横、河流蜿蜒、七门雄峙……这,就是我们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熟啊!”看到这套图集成书,专研常熟历史文化的学者钱文辉不禁感叹。

“生命太短,没有时间遗憾;若不是终点,请一直微笑向前!”这是徐鹏的座右铭。文化遗产保护一直在路上,他的努力也从未止步。多年来,他创立了常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体系,许多做法在全国领先。他主导建立的“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六步工作链”入选住建部编辑的全国文化遗产优秀案例,常熟成为江苏省唯一入选城市。他牵头制定实施的《常熟市历史建筑保护办法》尚属全国县级市唯一,建立了全面规范的历史建筑档案,走在江苏省前列。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时韵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