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 “千村美居”工程结硕果

文/融媒记者黄悦涛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本市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建设农村基础设施、聚力实现乡村共建共治等工作,全力打造具有江南特色的美丽乡村。如今,常熟大地上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环境生态优美、各具特色的美丽村庄,全市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发生了改变。

仲秋时节,走进碧溪街道溪南村凌家巷,碧波荡漾的河流在村庄里逶迤伸展,灰瓦白墙的农舍庭院沿着道路两侧一字排开,粉刷一新的文化墙在阳光下鲜艳耀眼,一幅优美的乡村田园风光画卷跃然眼前。

而一年前,凌家巷还是另一番景象。崎岖不平的村道、随处可见的垃圾、年久失修的路灯……为提升村容村貌,溪南村于2021年8月开展凌家巷“千村美居”工程建设,对凌家巷74户农户的房屋进行统一翻建,并对道路、河道、生活污水管网、停车场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在“千村美居”建设过程中,溪南村深挖当地长寿文化,将原先凌家巷废弃的竹林改造成长寿岛。长寿岛位于凌家巷核心区域,周围有良田环绕,进岛之路是一条风车大道,岛内设有凉亭、步道、棋桌、健身器材等休闲娱乐设施。人文景观与周围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长寿岛成了村民们闲庭信步的好去处。

除了溪南村村委行之有效的举措,凌家巷的变化也离不开乡贤们的鼎力相助。凌晓就是乡贤之一。由于家里的房子紧靠长寿岛,她便自然而然地成了小岛的守护者。每隔一段时间,她和母亲就会给小岛更换一批盛开的盆栽。她还将自家的庭院无偿开放,让村民们在花海中喝茶聊天,享受惬意的时光。

随着本市“千村美居”工程的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村民们谋发展的底气也更足了。全市不少村庄涌现出休闲农业、精品民宿、乡村垂钓、网红打卡地等旅游新业态,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海虞镇铜官山村原名七峰村,因村域里有7座山峰而得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铜官山村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只能依靠开山采石谋发展。由于长期无序开采山石,山体被挖得千疮百孔。为了完成生态修复,自2016年起,铜官山村启动了铜官山生态保护修复、森林防火消防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收治等工程建设。2019年,铜官山村在改善村庄人居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铜官山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越的自然条件,着力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铜官山乡村乐园。短短一年时间,乐园内的观光栈道、乡村振兴学院、共享茶亭等基础设施陆续建成投用,花影隧道、稻田栈道等40多个特色点位精彩亮相,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为巩固来之不易的“千村美居”建设成果,本市持续深化乡村治理机制,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长效常态管理水平,推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向常态化、标准化、精细化、智慧化迈进。

日前,在坞坵村村委会的数字乡村平台运营中心,工作人员正紧盯电脑屏幕,快速敲击键盘,整合村民们在数字乡村管理平台上反馈的信息。坞坵村位于古里镇,全村面积7.06平方公里,共有946户农户。自2019年实施“千村美居”工程以来,坞坵村已完成了16个宅基的翻建改造,惠及农户437户。2021年,结合“江苏省数字乡村建设指南”与苏州市“智慧农村”示范村评选要求,坞坵村着手布局数字乡村治理体系,开发了一套数字乡村管理系统,提升乡村精细化、智慧化治理水平,也方便村民反映问题。坞坵村还制定了文明积分考核机制,做到奖惩分明、每月公示,在全村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根据本市新一轮镇村布局规划,本市应创建的保留村庄有4714个。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苏州特色康居乡村、常熟“千村美居”村庄等各级各类美丽村庄2975个,完成数占应创建保留村庄总数的63%,预计到2025年实现保留村庄“千村美居”全覆盖。结合“千村美居”工程,本市统筹推进苏州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目前,本市已建成苏州特色康居示范区6个、苏州特色康居乡村1100个,在苏州大市占比达31%,位居苏州各区市第一。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时韵秋]

标签: 喜迎二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