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融媒记者张绿漪
为深入宣传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常熟市委党校日前组织优质师资力量拍摄制作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视频微党课10讲,全面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党性“熔炉”作用。1月12日起,该系列视频微党课在常熟市委党校微信公众号陆续发布,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走深走实走心。
守正创新,笃行不怠——正是常熟市委党校事业发展跃上新台阶的真实写照。
2022年,市委党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高质量推进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等工作,为建设更高品质“江南福地”注入源头“活水”。
加强师资推进改革
当好理论宣讲“先锋队”
2022年,市委党校更新“师资库”,发布48名兼职教师名单,对外发布由30名专家组成的干部教育培训师资专家库,并深入实施“135”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充分当好理论宣传的“先锋队”。据统计,全年组织教师赴基层开展宣讲540场次,受众达53695人次。
在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市委党校积极推进教学方式改革,围绕2021—2022年度基层党员冬训6个主题,向社会推出系列视频微党课10讲,向全市发布“礼赞新时代喜迎二十大”全市主题宣讲活动党校课程菜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菜单。同时,在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和党校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在常熟市文秘综合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市财政局“鸿鹄展翅”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等培训班上相继采用研讨式、案例式、行动式教学方法,继续探索电梯演讲、读书分享会等新型教学方式,不断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发挥苏州市新时代基层理论宣讲名师工作站(常熟市)“磁力效应”,也是市委党校加强理论宣传入脑入心的重要举措之一。2022年,名师工作站(常熟市)开展了孵化对象拔节培育推进工程“热力一夏·尽显‘孵’力”试说试讲活动,构建了进企业——匠心宣讲、进校园——慧心宣讲、进机关——初心宣讲、进农村——知心宣讲、进社区——暖心宣讲的“五进五心”宣讲体系,并先后建立沙家浜、碧溪、辛庄、常福、董浜、莫城、海虞、虞山、梅李等9个分站,“全域型”宣讲网络已初见雏形。
探索路径优化机制
当好干部培训“熔炉工”
党校是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阵地,是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党性锻炼的“大熔炉”。
2022年,市委党校在对全市27个现场教学基地进行统筹管理、分类施策的基础上,新增沙家浜镇芦荡村、董浜镇智林村、苏州·中国声谷展示中心、莫城街道直播产业党群服务中心等4家现场教学基地,依托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市域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实境教学,让学员在“沉浸式”培训中追寻革命先辈的红色足迹和奋斗历程,汲取前行力量。
这只是市委党校当好干部培训“熔炉工”的一个缩影。去年,市委党校召开基层干部教育培训需求座谈会,邀请16个板块、部委办局、国资公司等相关单位参加,就解决培训中遇到的矛盾问题提出具体办法和方案,并引入常熟文旅公司探索对外干部培训新模式,积极探索对外干部培训新路径。同时,有力推进主体班、联办班、外来班“多点开花”:顺利完成常熟市文秘综合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等主体班14期,受训1468人次;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等积极开展特色专题联办班36期,受训4462人次;全年承接山东肥城、江苏盐城、宿迁等地各类培训班21期,受训人数887人。
同时,市委党校围绕党性教育、理论教育、能力培训、知识更新形成四大模块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在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中实现全覆盖,并升级“常熟市干部教育培训智慧化管理系统”,推动需求调研、组织调训、教学实施、管理服务、质量评估等培训环节数字化改造,完善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培训机制。
兼修内外汇集群智
当好地方发展“智囊团”
2022年,市委党校积极抓好课题立项工作,共立项校内课题18项,获常熟市社科联课题立项15项、苏州市委党校协作课题立项6项、环太湖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立项1项、江苏省委党校课题立项1项、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县市专项)研究课题立项1项,对接文旅公司党建合作课题1项。
这是市委党校切实发挥“智囊”“参谋”作用,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干之举。去年,市委党校把课题建设作为科研工作“牛鼻子”,精心准备《2022年度校级课题指南》,落实课题立项论证会、中期交流会、结项论证会等规范动作,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推进教科咨一体化。同时,组织教师持续关注社会热点,继续开展“美丽常熟调研行”,锻造党校调研品牌,先后赴市民政局、文旅公司及中交天和公司、恺博座椅部件等开展专题调研21次,以高质量调研助力高水平建言。
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市委党校2022年报送智库专家及党校教师撰写的《信息专报》7篇,在《常熟日报》发表《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党的二十大主题》《三次历史决议彰显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的好传统》等5篇理论文章。市委党校教师撰写的《关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常熟实践与思考》入选苏州市委党校《市情专报》,参评课题获2021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二等次和苏州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