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农业提质增效 农村和美宜居

文/融媒记者冯碧珩

日前,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这一纲领性指导文件提出,要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文件既立足当前,部署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也着眼长远,提出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总体要求。掌握这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操作手册”后,常熟各地进一步明确了主攻方向和战略重点,将铆足干劲推动各项工作,全力打造“锦绣江南鱼米乡”的常熟样板。

振兴种业实现农业提质增效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这一要求更加明确了种业工作的重要性。常熟也深知种业发展的重要性,正根据自身特色全力打造种业强市。

2月20日,市种业公司的种子加工区里,全自动种子精选加工生产线正在全速运转,对种业公司自产的常农粳14号、常香粳1813、早香粳1号、常优4号等良种进行加工。从低温保存库中取出的毛种经检测合格后被送入这条流水线。通过除芒、风筛、震动等程序,毛种中的杂质和不合格品会被筛除,合格的良种则被装袋后送入库房,在适宜的温度中保存。随后,种业公司的质量检测人员会定期、不定期入库进行抽检,查看良种情况。等到生产需要时,这些优质的良种会被第一时间送达农户手中。

市种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穆晓伟在现场查看工作进度。这两年,公司建设完成了种子仓储加工项目,成功申办了农作物常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和“杂交水稻”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有效提升了种子的加工、检测能力,改善了种业生产条件和运营水平。在此基础上,今年公司发展将进入快车道,计划全年生产和储存杂交水稻、常规稻种子70万公斤以上,调种良种150万公斤。

2023年,常熟将落实《常熟市种业创新创优争当种业强市工作方案》工作内容,进一步完善农科所基础设施建设,投建水稻种质资源中期保存库,建设常熟市地方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圃,制定完善农科所高标准农田提升改造方案,常优粳10号在全省布局示范1万亩以上;做好种业公司育繁推平台建设,优化完善水产种苗和蔬菜种子产业布局,与第三方合作试行社会化制繁种托管服务,今年推动市种业公司运行稻麦品种占比苏州市25%以上,到2025年完成1万亩小麦和5000亩水稻的繁种基地布局工作。

扩面提质打造美丽锦绣江南

2月21日,沙家浜镇芦荡村党委书记张忆妍带领着工作人员前往草荡东、草荡西两个宅基查看村庄雨污分流工程推进情况。在与施工人员沟通的同时,他们还收集了村民的建议,为随后进一步提升“千村美居”建设成效提供参考。

近年来,芦荡村在“千村美居”工程建设中,深挖本土红色文化特质,加快推进农宅组团翻建、基础设施提升等项目,聘请专业规划单位编制形成红色家园综合服务中心、红色教育区、文旅休闲区、乡村研学区、生态渔业示范区的“一中心四片区”总体规划,突出革命遗址保护和红色文化展示,因地制宜规划设计点位。村里创新打造的“芦荡学堂”实境研学课堂去年接待380批次、20000余人次前来参观学习,为村集体创收30万元。今年,芦荡村将进一步加快推进“千村美居”建设,争创特色田园精品村,打造芦荡美丽乡村新亮点。

目前,常熟各地都陆续启动了新一年“千村美居”建设。根据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工作要求,常熟将进一步健全工作制度,完善考评机制,统筹“千村美居”和乡村振兴重点片区建设,持续深化“五治融合”乡村治理机制,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年计划建成苏州市特色康居乡村120个、特色康居示范区1个、“千村美居”村庄300个,到2025年实现保留村庄“千村美居”全覆盖。

科技武装实现农业提档升级

正是一年春耕时,这几日,在尚湖镇新鑫村的麦田里,“95后”新农人杨金橙正在操控一架无人植保机。这位年轻的“农二代”从事粮食生产已经有七八年了,他充分利用政府部门购机补贴政策的东风,积极购置农机,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由于热爱农业又懂技术,很快杨金橙就成了全家种地的中坚力量。他带领全家在生产的同时不断升级农业装备,学习和应用最新的生产技术,实现了种植、田管、收获、加工等生产环节的全程机械化,家里承包的农田也从刚开始的200亩扩展到了500多亩。

发展的成果进一步增强了杨金橙对农机智能化的关注,他不断学习,提升自己操作水平,获得了周边农户的认可。他们开始尝试向杨金橙购买农机服务。由于作业水平高,杨金橙的客户逐年增加,目前他服务的面积达到5万亩。

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是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的内容,也是近年来常熟农业发展的重点之一。新一年里,常熟将深入推进农业数字化建设、充分激发信息技术在“三农”领域的重要作用,围绕大田、蔬菜、水产等生产场景推动智能化改造提升,促进生产加工数字化、经营管理数据化、质量监管可溯化、数据信息可视化。常熟还将积极开展新机具、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与应用工作,通过高产优质品种、绿色高效管理措施、绿色智能农机具,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同时将积极做好农业农村人才培养工作,并通过继续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增强农产品保障功能等不断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许贞]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