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日报讯(融媒记者张雨嘉)清明节是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清明祭扫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今年清明节期间本市重启现场祭扫模式。
2020年至2022年,受疫情影响,全市清明祭扫经历了暂停室内现场祭扫、有序开展室外现场祭扫、暂停所有现场祭扫三个阶段。今年清明节是疫情防控之后全面放开现场祭扫的第一个清明节,处于“乙类乙管”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广大群众祭扫悼念、追思亲人的需求将在较短时间内集中释放,特别是外地返乡祭扫人数预计将会剧增,祭扫服务保障工作政治要求高、群众需求强、保障压力大。
结合祭扫风俗及往年祭扫保障工作矛盾问题等实际情况,市民政局将突出落实“一引导”“七加强”和“三类特殊群体”服务管理保障工作。
“一引导”指的是引导群众错峰祭扫、文明祭扫。现场祭扫实行提前预约、分时限流、有序开放。依托“苏城数字殡葬”公共服务平台,引导群众网上祭扫。
“七加强”指的是加强个人防护,各祭扫场所要提醒群众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加强预约限流,祭扫人员提供墓穴(格位)安放凭证或预约凭证(短信、二维码等信息)进入祭扫现场;加强时段管控,分批分时段安排群众有序进入现场,避免人员大量聚集;加强时长管控,加大巡查力度,现场提醒祭扫人员避免扎堆聚集,祭扫完毕及时返程,尽可能减少逗留时间;加强周边管控,及时劝离现场周边逗留的祭扫人员、私自经营的商贩等,确保道路顺畅,人员进出便利;加强交通管控,鼓励公交出行,在祭扫现场入口等处及时疏导祭扫人员,规范私家车辆在祭扫现场周边的行驶路线和停放区域;加强安全管控,落实值班巡查、消防安全责任制和森林防火等措施,严禁带火种进入墓区,开通足够安全通道,健全人员疏散分流机制。
落实好“三类特殊群体”服务保障。对于到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祭扫的当地居民,可由所属镇(街道)统一组织,以村组为单位分日期分时段轮流祭扫;对于办丧人员,做好预约落葬,并提示引导尽量减少送葬人数;对于使用手机网上预约有困难的老年人等群体,开通电话预约服务。
为保障全市清明祭扫活动顺利开展,市民政局提醒广大群众,提前10天通过“常熟民政”微信公众号、“看常熟”“苏周到”App等进行预约。预约时,如所约当天祭扫人数较多,建议另择他日,尽可能错峰祭扫。现场祭扫时做好个人防护,进入公墓(骨灰堂)要全程佩戴口罩,遵守现场秩序,按指定的线路进出祭扫场所。祭扫时,要文明祭扫,自觉遵守禁放禁烧相关规定,禁止带火种进墓区,不焚烧香纸冥币,不在禁限放区域燃放烟花爆竹,并尽可能缩短祭扫时间。
清明期间,提倡公共交通出行祭扫。驾驶私家车、包车前往公墓(骨灰堂)的,应按照公安交警部门提醒和指示,指定线路行驶,指定区域停放车辆。
为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祭扫新风,市民政局倡议市民可通过家庭悼念、撰写追忆文章等方式,用积极健康、向善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诠释哀思;或通过“常熟民政”微信公众号、“苏周到”App等登录“苏城数字殡葬”公共服务平台,免费在线祭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