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新闻网首页

手机新闻网

新闻客户端

半城山水 满目青绿 常熟坚定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文/融媒记者张怡心

“江南福地,常来常熟”,并不是简单停留在纸上的八个字。山在城中、城中有水、山水相依,漫步在湖畔、林间、竹海,陶醉于碧波清流、湖光山色,流连于城市之美、乡村之美,常熟,步步皆景、如诗如画。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越的自然禀赋,已经成为常熟最具魅力的城市名片、最富竞争力的独特优势。

撤县设市40年来,常熟并没有沾沾自喜、坐吃山空,而是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先后被评为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生态城市、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常熟的生态保护之路从原来的单一修复,到后来的综合治理,最终发展为以统筹全域湿地保护和修复为主线的大生态格局。

生态修复还原山水本貌

在常熟市域地图上,虞山、尚湖偏居城市西侧,尚湖水域面积达1.2万亩,碧波连连;虞山虽然海拔仅261米,但在树木葱茏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人文故事。这对“城市绿肺”已成为常熟乃至周边百姓难得的“世外桃源”。

时光倒流回40多年前,这里又是另一番光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个以粮为纲的年代里,人们纷纷向湖泊要粮食,尚湖成了围湖造田的牺牲品,1.9万多亩水面只剩下2000多亩零星水泽。“整个生态系统都被破坏了,虞山上树木枯萎发黄,飞鸟没了踪影,甚至小气候都发生了变化。”原尚湖风景区开发总公司总经理焦庆元回忆当初,依旧十分痛心。生态的变化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民间恢复尚湖生态的呼声也越来越高。1985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常熟在全国率先实施退田还湖工程,开始了大刀阔斧的“生态革命”。

常熟人民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其中,全市13个乡镇1万多人参与,挑出125万方土,筑成长21公里的环湖大堤和1.4公里的串湖大桥,以及总面积0.73平方公里的7个洲岛,让尚湖水面恢复到1.2万亩。开闸放水后,干涸了18年的尚湖重新呈现千顷碧波的美景。“当时开闸放水的仪式特别隆重,现场好多小轿车、大卡车,到处飘着红旗。市四套班子领导全都出席,上千百姓围观,大家一路敲锣打鼓走到环湖堤的闸门前。”那一天深深镌刻在一代常熟人的记忆中,如今已过耄耋之年的焦庆元记忆犹新。

退田还湖仅仅是第一步,常熟没有停下对尚湖生态修复的脚步。1985年以来,常熟加大投入修复尚湖生态,在湖中的荷香洲、钓鱼渚等小岛和环湖地区大规模植树造林、种花栽草,累计种植树木30多万株。作为当年尚湖生态修复工程的负责人,焦庆元一方面请教绿化专家,一方面留意各类有助于生态修复的树种。1987年,他在《红旗》杂志上看到一张照片。“树在水中生、船在林间行、鸟在枝头鸣、人在画中游”的独特景象,令他大为震撼。他随即带领团队赶往照片拍摄地湖北武汉某林场求购。“这种生长在水中的树木名为池杉,当时的江浙一带对它闻所未闻。12元一棵树,我们咬牙引进了1000棵,现在想来还是非常值得的。”经过30多年生长,这批池杉已长成华东地区最大的“水上森林”,吸引了近百种鹭鸟栖息其中,被誉为“江南亚马逊”。

不仅如此,常熟还加大投入建设尚湖,搬迁沿湖工厂,堵住所有排污口,以尚湖主体水面为核心,建立了7个湖中洲岛,使人工景观融于自然之中。经过近40年的保护恢复建设,现在尚湖水草丰美,岸边绿树依依,建成了生态涵养林3200亩,沿湖地区雨污分流,生活污水收集实现全覆盖,水质常年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

综合治理带动绿色发展

尚湖因位于城市西侧,被老常熟人称为“西湖”。而在城市的东面,还有一个“东湖”,也是常熟境内面积最大的湖泊——昆承湖。天气晴好时,沿着昆承湖东路一路向北,沿湖都是露营的市民。阳光从树枝中倾泻而下,微风从湖心徐徐吹来,恼人的暑气一扫而空。

多年前,常熟人差点与这颗“东南明珠”失之交臂。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昆承湖周边地区和湖体被无序开发,以及水环境管理相对滞后,昆承湖水质逐渐恶化。到本世纪初,昆承湖水质已恶化到Ⅴ类水,部分区域为劣Ⅴ类水。水环境退化的恶果引发了市民的关注,也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2006年,继尚湖之后,昆承湖也开始了生态修复之路。昆承湖生态修复工程以“水生态修复和自然景观改造”为重点,陆续清除取缔畜禽养殖点和围网养殖5000多亩,湖底清淤约800万平方米,并开展了生态湿地、客水分流等工程建设;关停、整治和搬迁沿湖近80家污染企业,并实施生活污水截流工程,加强环保监督管理。一系列雷霆措施使得昆承湖水质得到快速改善,由劣Ⅴ类提升至Ⅲ类,大量湿地水鸟被吸引前来栖息。

如今的昆承湖已不仅是一座“生态之湖”,它正成为常熟向南发展的中心、产城融合的新高地。中新昆承湖园区是苏州工业园区和常熟共同落实苏州市域一体化发展重大部署的生动实践。据中新昆承湖常熟绿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李晓多介绍,中新昆承湖园区将围绕“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的规划蓝图,秉持绿色低碳的理念,以生态为核打造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的公园城市,以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

当前,园区各类项目建设已全面启动。按照“一年定框架、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十年展新城”的序时进度,未来的昆承湖区域将形成“一湖十岛”的空间布局,建成数字科技、新能源两大主导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苏州北部低碳城。

全域规划完善生态系统

湖水澄澈、草木吐翠、鲜花斗艳,不时有水鸟在水面上觅食嬉戏,这幅自然与生物和谐相处的美景并非是哪里的小公园,而是由城西污水处理厂尾水养出的生态湿地。

城西污水处理厂尾水生态净化系统总面积约50亩,主要利用现状河道和鱼塘,采用多水塘活水链技术建设生态净化系统,以达到净化水质、提升景观的效果。目前,该系统每天能够净化处理污水处理厂排放的2万立方米尾水。这个生态净化系统主要利用区域内原有的河道和废弃鱼塘改造而成,通过净化技术降低水体中的氯离子含量,降低总氮总磷和氨氮量,提升氧含量,为水体中的底栖动物、鱼类、鸟类提供栖息场所。处理后的尾水可以直接用来回补河道、绿化浇灌、市政浇洒等,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赢”。

在实施沙家浜、昆承湖、南湖等重大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的基础上,常熟开始广泛推进乡村小微湿地建设,创立了城市发展与湿地保护共生共荣的湿地城市模式。截至目前,常熟已建成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尚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南湖省级湿地公园、泥仓溇省级湿地公园等8个苏州市级以上重要湿地,建立了以“国家湿地公园、省级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市级重要湿地、湿地乡村”为架构的五级湿地保护体系,形成了以长江为主的200平方公里沿江生态经济圈,以虞山、尚湖湿地为主的100平方公里生态核心圈,以沙家浜、南湖、昆承湖湿地为主的100平方公里生态涵养圈的生态布局。全市累计拥有湿地面积近3万公顷,占市域总面积近1/4,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65%以上,是名副其实的“湿地之城”。

经过几十年锲而不舍地推进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作,常熟全域的生态系统更加完整,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据统计,全市共有鸟类资源296种,湿地高等植物778种。“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的诗意生活照进现实。

    声明:所有来源为“常熟日报”和“常熟新闻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2778455,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责任编辑:任宇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