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政协
2014年12月31日 星期三
第24期 总第03期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回顾
2015年01月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浅谈城乡公共体育设施 建设及发展方向

邹科惠:

一、常熟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及全民健身运动的环境

1、加大投入,体育设施建设覆盖面广。在市、镇、村(社区)三级层面上,分别有一批很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体活动中心或场馆,为城乡居民健身提供了便利。立足民生体育、群众体育建造的健身步道,将赏景、锻炼、休闲完美融合,更贴近群众、惠及民生。

2、推进群体活动,丰富健身品牌。连续19年举办的“全民健身月”活动、每年8月8日的“体育节”,为全社会形成崇尚健身、参与健身、追求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创造了良好氛围;市运会、残运会、乡镇运动会,妇女运动会、中小学生体育运动会等定期举办,不断扩大群众参与度;一镇一品,一村(社区、学校)一特色的地域品牌赛事和民间品牌赛事,推动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大型体育竞赛与群众体育互动发展,培养和带动了全民健身的意识和热情———尚湖半程马拉松邀请赛便是全民健身与体育竞技交相辉映的最好例证。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举办和10000辆城市公共自行车的投入,不仅强化了市民绿色环保出行的理念,且构建起了城区居民十分钟健身圈。

3、常熟体育新亮点———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走在全省前列。此项工作于2012年5月正式启动,已分两批向社会开放了40所学校。今年第三批将开放9所,届时全市共有49所学校,开放率达到53%。学校体育资源的有效利用,有利于公共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整合,也使全民健身环境更为便利完善,实现了双赢。

二、目前存在问题和困难

1、体育设施建设模式比较单一。首先是资金投入单一。我市财政每年把体育事业费列入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逐步增加对体育事业的投入。但事实证明,发展体育事业仅靠政府财政的力量还远远不够。其次是体育设施市场化开发滞后,由此导致了体育消费需求与场所之间存在矛盾,造成体育设施资源闲置。

2、体育设施规划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不相适应。一是总体规划不够到位。在城乡一体化规划中,缺乏长远的具有前瞻性的体育设施整体规划,城乡、地区分布不够均衡。新建、改建居民小区没有完全按照国家规定预留公共体育设施用地。二是场馆设施规划不够科学。综合性便民体育设施少,部分场馆设施功能单一,场地综合利用率不高,难以满足市民多元化的健身需求。三是规划建设总量不足,体育设施规划建设速度跟不上人民群众的需求。

3、现有管理机制与人民群众的期盼不相适应。一是现有的管理机制还不完善。设施管理和维护存在盲点,部分工作衔接不到位,管理缺失现象存在。以学校体育场馆开放为例,日常管理、安全保障、设施维护等都是亟待完善的问题。二是宣传还不够到位。科学健身、文明健身、和谐健身的社会氛围不浓。如: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后,存在市民在场内吸烟、乱扔垃圾、果皮等现象,还存在打架斗殴现象。另外,广场舞扰民、人为破坏公共体育设施等现象时有发生。

三、几点建议或解决办法

1、多轮驱动,创新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模式。要在政府财政投入主导的同时,发挥社会各界人才、资金、技术、项目等优势,多元发展体育产业。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和个人以股份、收购、租赁等形式,参与体育项目开发,参与投资体育场馆建设管理,形成国家、集体、个人多轮驱动共同建设公共体育设施的局面。广东中山市乒乓球协会、中羽体育俱乐部等,投资运营均采用“用地优先安排、行政划拨,民营资本参与硬件建设和内部管理”的方式,取得了良好成效。他们在体育场地建设中做到了多元投入,做到了社会事业社会办,形成体育健身设施社会化、多元化投资和开放型运作的新格局,经验值得借鉴。

2、统筹规划,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夯实基础。一是要统筹规划。把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常熟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规划,与全市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相结合,与美丽镇村建设相结合,与政府实事工程建设相结合。尤其是针对我市老小区、偏远乡镇(村)等体育设施建设不足的问题,应科学分析受众群体的年龄结构和身体素质,合理规划布局体育健身设施。二是要确保规划执行的强制性。要认真执行我市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中体育设施的具体规划。要加强监管,确保新建、改建居民小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预留公共体育设施用地。三是建议在城市建设规划和房地产开发时,体育主管部门作为规划委员会的成员单位,参与到前期审批和后期的验收工作中去,努力做到新建体育设施既科学合理,又便民健身。

3、整合资源,加强对公共体育设施的管理力度。首先是要搞好大型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工作。一些体育场馆可以错时安排不同的体育健身项目,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锻炼需求。体育部门定期举办综合性和单项体育竞赛活动,组织开展各种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场馆利用率。其次是要加大“围墙内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快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步伐,同时鼓励有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地设施尽可能多地向社会开放,提高已有体育设施场地的使用效率。第三是加强服务管理,创设和谐的锻炼环境。要严格保护公共体育设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破坏、挪用、改变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及时修理和更换设置不科学和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公安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开放区域的巡查和管理,维护开放区域的治安,对破坏和偷盗体育设施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要经常组织专家开设健身科学讲座,编写指导群众科学健身的图片资料、制作宣传画册和VCR,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实行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指导群众科学健身。第四要充分发挥体育社团和协会的作用。要充分发挥体育社团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桥梁纽带与引领示范”作用,通过委托各类群众性活动团队对体育设施进行市场化、社会化管理,促进我市群众体育组织建设工作更上新台阶。

(作者系常熟市政协委员、市昆承中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