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日报讯(融媒记者邹磊)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强链、补链、延链,已成为企业实现产业链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今年,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投入9960万元,依托1万平方米的原有厂房,开启了全断面竖井钻机驱动装置生产线的建设征程,这标志着中交天和在大直径竖井钻机驱动装置领域开始向自主研发生产能力的高峰攀登。
在中交天和生产区域,焊接机器人部分的工段已建成并投入使用。20多台焊接机器人同时作业,它们如同技艺精湛的工匠,精确地对零部件进行焊接。一道道焊接弧光闪耀,展现出科技与工业结合的魅力。在不远处,剩余工段的施工区域被醒目的黄色围挡隔离开来,建设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整条生产线建设预计在2026年9月完成,届时这条生产线将成为中交天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驱动装置对于竖井钻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就像汽车的发动机一样,是整个设备的核心,为钻机的正常运转和高效工作提供动力保障。中交天和总工程师办公室副主任张新介绍,这条生产线配备了先进的焊接机器人、镗床等设备,涵盖了从原材料下料、焊接、机加工、组装到调试的完整流程。生产线竣工后,公司将全面掌握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组装调整的一系列大直径竖井钻机驱动装置的关键技术。更为重要的是,公司也将因此具备生产国内领先水平的4000千牛顿·米扭矩的竖井钻机驱动装置能力。
这条生产线凝聚了中交天和的“智”造力和向“新”力。针对全断面竖井钻机的应用场景,中交天和与天津大学携手合作,共同设计开发了焊接机器人。“这些焊接机器人在驱动装置结构件及钻杆的焊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极大地提高了焊接过程的稳定性和焊接质量的一致性。”张新说,在使用这些焊接机器人的过程中,工人只需对焊接工艺参数进行选择,大大降低了生产线对工人焊接操作水平的要求,减少了人为因素对焊接质量的影响,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在产品设计研发环节,中交天和引入了Ansys分析软件,通过对驱动装置在各类工况下的结构模拟分析,让驱动装置更加契合实际工况的需求,提升了产品的可靠性和适应性。
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由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设立,主要从事盾构机和海洋船舶的设计与制造,以及提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领域的一体化服务。公司年产盾构机160台以上、大型钢结构件5万吨,产品覆盖TBM(硬岩掘进机)、泥水、土压、双模、复合式、敞开式、竖向掘进、救援掘进等全系列盾构机。其中,竖井钻机作为井巷工程的关键装备,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包括煤矿、铁矿、非金属矿等矿业领域,以及建筑、港口、桥梁、水利工程等领域,高效、高可靠、智能化的千米级竖井钻机更是国内外地下矿物资源开采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领域竞争的焦点。
目前,中交天和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已完成公路隧道通风竖井大直径下出渣竖向掘进机驱动装置的研发制造,正在进行组装调试。接下来,中交天和将持续发力,进一步开发煤矿、水利工程项目竖井用驱动装置,向着更高的目标奋勇前行,为我国竖井钻机行业的发展持续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