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融媒记者葛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今年2月,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其中一大特色亮点就是构建“横向融通、纵向贯通”的体系。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中的新名词,“职普融通”指的是职业教育、普通教育通过资源共享、发展路径互通等方式,为学生成才提供多样化路径选择,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高素质复合型技术人才。
近年来,本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职普融通,积极构建服务人的发展、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中阶段教育在特色化、内涵式、结构化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诸多实践探索,但是实施现状、内涵挖掘、呈现效果与预期均有差距,仍亟待统筹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整体谋划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在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上,民盟市委提出的《构建职普融通立交桥赋能常熟教育新生态》被正式列为第39号提案。
提案指出,职普融通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政策设计的初衷是要打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壁垒,形成资源共享,提供人才成长的多元途径。从长远看,职普融通有很大的发展机会和广阔的提升空间。要协调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与“生源浅交流不互通”之间的矛盾、“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体系”与“职业教育资源同质化”之间的矛盾以及“常熟教育提档升级”与“师资队伍不跨界融通”之间的矛盾,有效探索常熟教育新生态,构建职普融通立交桥。
在接到市政协关于提案办理的任务后,教育部门认真研究、积极部署,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职普融通,积极构建服务人的发展、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职教体系试点项目搭建学生成长立交桥,以“文化+技能”职教高考圆学生升学梦,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职业教育与劳动教育有机衔接、协调发展。
提案建议,要顺应国家“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战略需求,建立保障支持体系。这就需要打破区域、行业、部门、领域的壁垒,进一步强化职普间的横向合作关系,有效衔接和整合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形成高效的资源配置。为此,本市将制定职普融通改革实施方案,将职普融通的目标任务、融通模式、发展路径及保障机制等落实到方案中,组建常熟特色教育协同发展联盟,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有效缓解社会教育焦虑,增加学生的成才选择。
提案建议,要推动高中阶段学校课程一体化,打破职普融通培养壁垒。2012年,本市开始实施职教体系试点项目,包括“3+4”中职本科分段培养和“3+3”中职高职分段培养。通过试点,有近850名学生升入常熟理工学院、5000多名学生升入省内高职专科院校继续学习。针对政协提案,市教育局以职教体系试点项目为基础,通过“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培养,使1000多名学生升入本科院校,2000多名学生升入高职专科院校。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学生成才道路更畅。
为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建设与新经济新产业匹配的专业体系,本市瞄准“3+5+2+N”产业体系,新增工业互联网应用、汽车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3个五年制高职专业和智能设备运行与维护、跨境电子商务、直播电商服务、康养旅游服务与管理4个中职专业,培养适应智能制造、智能驾驶、电子商务、康养旅游新经济新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常熟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与产业匹配度进一步提升,2024年共招生3887名。
提案还建议,要优化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生态,推动新型综合高中建设。个体的多样化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决定了高中阶段学校要走多样化发展道路。近年来,常熟职业学校在中考前以职普融通的形式到初中学校宣讲职业教育,给近千名初中学生提供了职业体验的机会,让他们走进职业学校校园、车间、课堂,通过“做中学,学中做”掌握专业技能,完成实际工作任务,体验企业文化,也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潜能和特长,引导他们重新认识自我,科学规划生涯发展,选择职业教育,以一技之长发展自我、立足社会。教育部门还推动、支持3所职业学校建立了省级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建成苏州市特色劳动教育基地,支持全市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实践和职业启蒙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技能报国之志,仅2023年参与学生就超过7000名。
市政协副主席钱向前说,自39号提案交办以来,主办单位市教育局办理提案态度积极、工作认真、落实到位,展示了前期提案办理取得的良好成效,有效推动了职普深度融通,重塑了职业教育生态。下阶段,市政协将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改进完善提案办理流程和机制,规范健全提案办理督查和成果反馈机制,努力使提案办出实效、转化出硕果,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优质的职业教育服务好、支撑好常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