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融媒记者葛洁
既有建筑更新改造是提升城市品质、促进城市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2019年,经江苏省住建厅批复同意,常熟被纳入既有建筑更新改造试点城市。2021年,常熟又成功被纳入住建部既有建筑改造利用消防设计审查验收试点城市。全市上下通力协作,通过深入挖掘各类闲置和低效资产资源,不断打磨完善试点操作流程和政策机制,持续发力推动既有建筑更新改造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
近年来,本市城市建设逐步由“外延扩展式”向“存量提升式”转型,大量既有房屋(特别是老旧房屋)面临产业升级、安全提升和再利用的需求。部分既有房屋由于无产权证、不符合控规、达不到现行技术规范要求等原因,无法实施改造,制约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如何打通这些堵点和难点?本市在不断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常熟经验”。
沙家浜田园会客厅位于沙家浜渔文旅融合发展片区南草荡区域,由既有的7000平方米厂房更新改造而成,是一个集旅游、文化、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体。前不久,会客厅的临湖区域新开了餐饮店和咖啡馆。坐在湖边,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喝上香浓的咖啡,很难想象这里原来是一处老旧厂房。
“在片区开发前期,我们发现原厂房是框架结构,建筑质量较好,但是缺少不动产权证。沙家浜镇根据既有建筑更新改造的相关文件要求,出具了权属证明来替代不动产权证,促使项目顺利推进。”沙家浜古镇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一帆介绍,通过既有建筑更新改造试点这一创新举措,多部门联手探索出了建筑改造的新路径,让这些建筑质量较好的存量公共资产得以重新焕发生机。
得益于强有力的举措,田园会客厅的改造得以快速推进。去年11月,沙家浜田园会客厅顺利启用,之后举办了2024常熟村跑暨沙家浜红色活力跑、沙家浜镇2024年“飘香书韵”全民阅读系列活动等特色活动,吸引了约1300人参与。
“接下来,我们将向田园会客厅北侧室外进行拓展,开发都市农业观光区、文旅融合配套区、生态湿地休闲区等。”朱一帆说。展望未来,田园会客厅将串联起草荡核心区、沙家浜风景区以及唐市古镇等载体,构建多区域协同发展的联动机制,通过资源深度融合与互补,为市民、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游览体验。
2019年成为试点城市后,本市探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撑既有建筑更新改造工作纵深推进。先后发布的《既有建筑更新改造试点意见》《既有建筑更新改造试点操作办法》等文件,框定了试点范围、明确了改造路径、细化了操作办法;出台的《既有建筑更新改造试点补充意见》,进一步扩面放权。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审查办法、审查技术指南等,明确建筑改造规划、施工图、消防设计的审批要求,解决审批难点,规范了既有建筑改造的技术标准。本市还建立了会商会办机制,逐一解决试点项目抗震设防等级达不到现行规范、消防安全不达标、用地性质不符等难题。
位于常福街道的大义消防救援站由原大义协税护税征收所改造而成。作为常福街道2024年的重点实事项目,改造项目于今年6月施工,改造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目前项目已经进入收尾阶段。“大义消防救援站主要用于提升大义片区的抵抗火灾风险能力。”常福街道消防科工作人员王发俊说。
所有的更新改造项目,相关部门都要逐一现场踏勘、过会审核、解决相关难题。所有专题会议均形成备忘录,明确施工图和消防设计审查、控规审查、核发施工许可等的推进要求。通过制度的创新和模板的打造,常熟为部分无法按照正常程序办理报建手续的既有建筑更新提供了新路径。
让闲置的老建筑变废为宝,改造过程中的安全底线一定要守牢。记者了解到,被列入试点的项目基本都要进行房屋安全鉴定,分析既有房屋结构存在的安全问题,部分试点项目在考虑引入业态对房屋功能的需求时,实行消防和结构安全同设计、同施工、同验收。常熟市文化艺术培训中心由体育中心内的闲置空房改造而成。考虑到培训中心将面向公众开放,改造过程中,这里实行了上述步骤。
和文化艺术培训中心一样,一批房屋安全性低、消防隐患大的既有建筑通过结构加固、消防提升等改造措施,解决了房屋建筑的安全隐患以便进行有效利用。原常熟华联宾馆更新改造后,调整了建筑原有业态,开办医疗康复等新兴业态,既盘活了存量国有资产,又有效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常熟城区旧厂房改造的绣衣坊、旅游区改造的红豆山庄等成为网红打卡地,吸引了大批游客,存量建筑利用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本市既有建筑改造利用消防设计审查验收试点工作还携手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工作,促成了文创服务设施、老年服务设施等惠民生项目的落地,不断提高城市宜居水平。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有194个纳入试点项目,涉及更新改造建筑面积约147.29万平方米,已竣工159个。
既有建筑活化更新不仅激活了“沉睡”资产,也增添了优质载体,产生了多元效益。市住建局总工室主任周文江说,常熟将持续推进既有建筑更新改造试点工作,根据属地及企业发展需求,精准发力因地制宜地推进更新改造,激活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