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通讯员 常韧达
一年砥砺奋进,一度春华秋实。翻开市人大常委会2024年履职历程,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踔厉奋发、硕果累累的精彩画卷,一份份意见建议,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期盼和关切;一项项视察调研,书写着服务发展大局的履职答卷;一组组翔实数据,镌刻着全市人大代表砥砺前行的奋斗足迹。
2024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大代表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做好新时代代表工作,聚力打造“360常代表”工作品牌,多措并举保障代表履职、激发履职活力,切实发挥代表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持续为高质量发展赋能聚力。
■立足“代表常在”,推进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理论育人,思想铸魂,过去的一年,市人大常委会以“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和“双学双争双促”活动为抓手,围绕党委所重、人大所能、代表所长,强化搭平台、强联动、促履职等举措,推进活动走深走实。一是突出讲大局,深化活动内涵。围绕服务中心大局,坚持问题导向,高站位高标准研究谋划活动实施方案,细化明确活动主题主线和重点任务,推动代表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常熟新实践。全市各代表小组累计开展活动70余次、参加活动超1700人次。二是突出谋创新,激发活动动能。紧扣代表职责,抓住关键环节,不断拓展活动方式与载体。成功举办“竭诚奉献不负人民——新时代地方人大代表履职精神”座谈会,弘扬践行“竭诚奉献、不负人民”人大代表履职精神,形成示范性的理论成果,得到上级人大的充分认可。推进“一镇一特色一品牌”建设,“民心聚里365”“支心惠民”“董民心乐百姓”“琴川达情善治”“常福五线谱”等一批特色做法与品牌不断涌现,代表联系群众更加紧密、形式更加多样。三是突出提效能,彰显活动作用。坚持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围绕市委中心工作,把“促发展、促民生”作为代表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代表大调研活动,组织代表围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等方面内容开展调研视察,形成高质量调研成果30余篇。组织广大代表开展大走访,深入企业、行政村和社区、网格,听取民声民意,收集意见建议965条,办复761条,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和形象风采。
■立足“百姓常来”,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尽责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和基石,市人大常委会立足职责所系、代表所需,主动靠前联系服务代表,努力为代表更好履职创造更优的环境条件,市人大代表公益会工作获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樊金龙批示肯定。一是加强制度落实。开展《江苏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江苏省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街道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执法检查,推进镇街人大规范化建设,推动基层人大工作提质增效。认真落实“两个联系”、代表述职考评、代表列席会议等制度,开展“主任接待日”“统一接待日”活动,常委会领导分组赴基层接待代表和选民,活动中共收集意见建议215条,推动解决197条。全面推进开发区人大工作,常熟经开区、常熟高新区成功召开开发区人大代表联席会议,推动广大代表在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完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任免57人次。二是推进阵地建设。坚持把加强人大代表之家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平台,在建设全覆盖的基础上,围绕“管和用”狠抓规范化运行,全市各级“家站点”实现代表活动全覆盖,有力促进各级人大代表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依托“数字人大”建设,鼓励和支持基层探索开发“代表二维码”,实现代表联系群众“零距离”“全天候”,推动代表高效履职。三是保障代表知情知政。为代表订阅《人民与权力》等报刊,坚持重大情况及时向代表通报,邀请50名代表参加常委会视察调研、执法检查、专题询问、代表建议督办等活动,不断提高代表对人大工作的参与度。认真开展部门评议工作,1372名各级代表对资规局等5个政府工作部门和主要负责同志的履职情况进行评议。
■立足“实事常办”,扎实办好代表意见建议
代表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建议办理是关键,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的目标要求,跟踪推进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以来的1件议案和319件代表建议的督办工作,促进代表建议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一是注重内容质量。加强对代表建议撰写的培训指导,提升代表对提出建议的法定性、严肃性和实务性认识。鼓励代表结合熟悉领域和职业专长,通过参加人大活动或代表小组活动等方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确保所提建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接收代表建议时,及时做好格式与内容的形式审查,协助代表把好建议质量关。二是注重办理质量。按照重点建议重点督、一般建议常态督的办理模式,对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收到的319件代表建议及时进行交办,并从中确定25件作为重点建议,由市委、人大、政府有关领导领办、督办,加强与政府办的沟通联系,强化跟踪督办,督促部门及时办理。三是注重效果质量。加强与各承办单位联系,收集分析办理工作完成情况,督促承办单位及时办结办复;主动与代表联系,广泛征求代表对办理工作的意见,对代表反馈不满意的,及时做好再交办、再督办工作,推动解决了一批事关发展和民生的突出问题,代表满意基本满意达100%。
■立足“作为常显”,提升代表履职能力水平
针对新时代人大工作对人大代表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加强学习培训、提升履职能力作为代表履职的重要基础,认真制定代表培训计划,精心编排培训课程,灵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分散、集中”等方式,组织人大代表参加培训,代表积极性高、反响好。一是线下集中培训。组织120名代表分2期前往井冈山、瑞金开展培训,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以及红色教育相关课程,通过专题讲座、现场讲解、体验教学等多种形式,回顾革命斗争历史、开展人大业务培训,有效提升了代表的政治素养和履职能力。二是开展专题培训。邀请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秦一彬,围绕“深入学习全国两会精神,更好发挥人大职能作用”主题,为120名各级代表及代表工作者授课,提高了各级代表对新时代人大工作新要求新任务的了解和认识。三是强化基层培训。依托健全的“家站点”体系,指导基层人大组织代表开展学习培训,围绕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如何当好代表、如何审议报告、议案建议写作能力提升等主题,采取外出学、代表讲等方式,通过举办22期“琴川讲坛”开展学习,推动代表能力提升,扩大人大工作整体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