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守初心 实干担当为人民——记市人大代表周建新_常熟新闻网-本地新闻
i常熟
常熟发布
202412/1810:08
来源:常熟新闻网

扎根基层守初心 实干担当为人民——记市人大代表周建新

文/通讯员 常韧达

粉墙黛瓦、篱笆疏影,推窗见绿、抬头赏景……莫城街道燕巷村一户一画卷的美景不仅体现了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乡村振兴的颜值缩影。“当好人民群众的桥梁,主动进基层、听民声、解民意、惠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是常熟市人大代表、莫城街道燕巷村党总支书记周建新的工作信条。

发展集体经济

富民强村促进乡村振兴

产业发展是村级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兴旺百姓才能富裕。周建新利用燕巷村紧邻常熟服装城的区位优势,按照“厂房租赁先行、第三产业发展、新型农村融合”的发展思路,通过联建互助、招商引资、拓展业态、产业融合等手段促进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具有燕巷村特色的村级经济发展道路。在“村企联建”活动中,他带领村党总支与辖区5家非公企业党支部和非公联合党支部紧密联动,每月上门走访了解企业需求,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向上反馈企业的意见和建议,贴心服务企业发展,同时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营商环境,采取区位招商、以商招商、产业引商等招商方式,稳定厂房租赁收入,为村级经济发展输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周建新还不断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在发展原有制笔、服装辅料产业的基础上,燕巷村投入360万元,在24亩土地上建起电脑恒温控制的8800平方米智慧大棚,把大棚出租给专业公司;投资5600多万元建起近万平方米、拥有252张床位的护理院,并把护理院交由第三方专业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增加村级收入;拿出15亩土地,与另外3个村联合建造商业体,通过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步伐,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该商业体计划于明年动工。就这样,燕巷村铺就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幸福路,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打造美丽庭院

村民自治点亮乡村风貌

燕巷村地处常熟服装城南的城乡接合部,面积为2.3平方公里,共有5个自然村落、3个新村,本地人口有555户2285人,外来人口比本地人口多出近千人,环境治理难度较大。在“千村美居”工作开展过程中,周建新立足实际、挖掘特色,通过打造美丽庭院,以家庭“小美”促燕巷“大美”,提升美丽乡村的颜值和内涵,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美丽庭院建设在燕巷村蔚然成风,全村有美丽庭院示范户200多户,美丽庭院创建比例在75%以上,尤其是燕巷二邨的美丽庭院,更是一院一景、一户一韵,一年四季繁花不断。月季、玫瑰、绣球、铁线莲、三角梅……无论哪个季节,走在燕巷二邨,目光所及处处见绿,抬头有景、移步闻香,宛如走进了一座美丽的大花园。燕巷村因此获得了“江苏省‘美丽家园’省级示范点”和“江苏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荣誉称号,还有3户村民获评“苏州市美丽庭院示范户”。

乡村治理难题怎样解决?作为人大代表,周建新深知倾听民声民意、为民办事的重要性。他一方面经常深入基层走访选民,通过与选民面对面交流的形式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认真收集、记录问题,深入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提倡共商共治,坚持大事同商、小事互通、难事共解。在廉心亭、美丽庭院和田间地头,村干部与村民交流顺畅,村民的满意度不断提高。他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根系工程”,选优配强海棠先锋队伍,组织成立“有事好商量”义务调解队、新市民代表议事团,发挥好党员、村民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带领村民参与环境整治、文明倡导行动。这支队伍先后协商解决了宅基地建设、劳动纠纷、环境卫生等方面的问题近500个。燕巷村以“基础建设+制度建设+先锋模范”为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探索了新路径。

聚焦民生福祉

暖心服务构筑幸福家园

“我们从2023年开始为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过生日,每当他们生日的时候,村委会会派人送上一个蛋糕,通过‘一个蛋糕’聚起一家人,传播孝爱文化。”周建新说,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是燕巷村的初衷,村里将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别、有步骤地建立覆盖全体村民的福利体系。

燕巷村每年都会拿出约850万元用于村民福利,福利享受对象包括60岁以上老人、失地农民、优秀子女、义务兵等,福利项目涉及重大疾病保障、居民医保补贴、村民自治奖励、中秋节慰问、优秀学生奖励等。周建新经常走进老人的家,与老人亲切攀谈,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需求,及时调整村里的为老服务。在一次走访过程中,他了解到村里的独居老人存在不少居家安全隐患。经过充分调研,他想办法为村里11户独居老人安装了SOS呼叫系统。这样,老人们遇到紧急情况时,平台和老人的子女都能第一时间获知。

利用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周建新经常邀请律师、医生等专家开展普法讲座、健康义诊。村里每月都会为老人提供一次理疗、理发等服务,燕巷书场的常态化评弹表演则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今年,村里还开办了莫城街道首个农村老年食堂,为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以及独居、空巢、残疾等特殊家庭老人提供送餐服务,大幅提升了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验和老年人的幸福指数。

针对走访调研中发现的儿童假期无人照顾的问题,周建新结合“海棠红·幸福里”建设,着力打造服务“一老一小一特”的可观可感幸福场景。围绕“心守护爱同行”主线,燕巷村通过开展“七彩的夏日”“缤纷的冬日”系列活动,实施青少年暑托班等特色项目,将科普娱乐和研学教育融入小游园“焕”新项目,为孩子们打造身边的“口袋公园”。村里还建立了“村委会+企业”服务共建机制,鼓励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每月组织企业志愿者上门探访辖区5位帮扶对象,实现帮扶精准结对、资源优质共享。

“扎根基层守初心,人大代表为人民。产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我的目标,群众满意是我最大的幸福。”周建新始终把责任记在心上,把使命扛在肩上。在富民强村的路上,他尽心尽力履行人大代表职责,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

责任编辑:新媒体编辑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93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