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通讯员郑协
一场场科学讲堂,一项项专项活动,一件件“关键小事”,一次次排忧解难……6个专委会、23个界别组、397名委员、235场“服务为民”活动,从机关到企业,从社区到学校,从公司企业到田间地头,常熟政协委员在为人民服务的路上各尽其长,奏响了“服务为民”协奏曲,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政协离自己很近、政协委员就在身边。
●聚焦群众关注,公益宣讲“有温度”
到学校去、到社区去、到广大群众身边去,政协委员们结合各自工作,纷纷走进委员工作室、走进界别群众中,“宣”出信心,“讲”出味道。徐静霞委员坚持公益性定位,围绕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法律法规、心理健康等多个领域组织开展各类公益授课和培训474场,服务人群涵盖了学生、志愿者、物业人员、专业救援队伍等37000多人。葛丽萍委员利用每周末及寒暑假空余时间,前往卫氏义庄内的德善文化委员工作室,为当地学生开展书法教学,丰富了卫家塘村学生课后活动内容。琴川街道属地委员走进苏州市职业大学,参与“我和祖国共奋进”木兰花开心向党——女大学生“聚心”行动,与女大学生们分享自己的奋斗故事和人生感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她们制定职业规划。
总工会界别组织劳模代表走进游文小学,用朴实的语言、真实的故事,与学生面对面分享奋斗历程、传授成功经验,让莘莘学子在感受劳模精神的同时,激发“强国有我、不负韶华”的少年志气。医卫界别委员进社区、进学校,分别面向社区老年居民和高新园中专青少年学生,宣传普及脑中风知识、讲解职业病危害。民建界别委员为青少年开展心理健康沙龙,给社区居民提供相应的帮助和解惑。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常熟政协委员推动公益宣讲工作,引领界别群众在一次次学习交流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
●瞄准富民“靶心”,为民办事“有精度”
在现场、去基层、到身边,界别群众在哪里,委员的贴心服务就开展到哪里。政协常福街道联络工委牵头10位属地政协委员、挂钩6个界别组,划分7个服务“网格”,组建“常乡伴·同心同行”界别工作联盟,建立“政协+界别+部门+网格”的结对服务工作机制,2024年发布17项行动计划,积极组织联盟内政协委员下沉到网格一线,做优政协服务供给端与服务为民需求端“乘法”。陶吉委员牵头组建的新能源产业创新集群委员工作室举办了“同心助企沙龙·增创新能源发展新优势”主题沙龙,来自全市太阳能光伏、动力电池、氢能、新材料、终端应用等行业的10多位企业家汇聚一堂,沙龙活动加强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交流沟通,为推进新能源技术发展、产业合作等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陈伟忠委员牵头与苏州相城区渭塘镇、北桥街道三地政协委员共同搭建的“常相融·区域协同发展委员工作室”在2024年完成全方位更新提升,通过“两翼联合”“跨域通办”等活动解决了毗邻区域处理土方运输、垃圾偷倒等难题。刘长虹委员的“渔悦乡里·刘长虹委员工作室”发挥“委员+专家+新农人”优势,建立“从池塘到餐桌”全产业链的联农帮农机制,带动周边200多户养殖户增收100余万元。顾惠国委员牵头搭建的“蔬乡田韵”·产业联合委员工作室,立足当地特色,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探索湖羊—黄金小玉米绿色循环农业,并在本地农户间推广,带动400余户种植户增收致富。姚向东委员就如何加深两岸合作交流、进一步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持续发力,自2016年起,已连续举办六届黄公望主题两岸文创设计大赛、三届两岸高校文创论坛,累计吸引290余家高校参赛,参赛作品超过1600件。
“民有所需,我有所为”,市政协委员发挥才智,助力产业发展,让百姓钱包鼓起来,生活富起来。
●紧盯“急难愁盼”,真诚相助“有效度”
一名委员牵头、联系一个界别、服务一方群众,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接地气、知民情、解民忧、聚民心。政协琴川街道联络工委发动属地委员联合工商联、工青妇等界别,动员引导有慈善意向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员,面向72户未能被纳入社会保障范围的“临界困难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和帮助,目前共募集委员捐款、公益家装改造、生活用品赠予等各类型爱心资源折合人民币26万余元。政协辛庄镇联络工委持续关注“一老一小”民生保障,联合属地政协委员积极认领村民“微心愿”;与社科界别结对,开展“‘80后’集体生日”惠老项目;紧密联系教育界别,组织人员进镇村进社区,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开展现场咨询、辅导讲座,筑牢未成年人三级保护网。支塘镇“集贤里义工社委员工作室”以助老服务为核心,以“连心关怀”为主旨,融合多方社会资源,通过精准务实的行动持续为支塘镇弱势老年人群体送去温暖与关怀,2024年走访老年人群体580次,开展扶老帮困集体活动4次。朱剑委员为残疾运动员按需定制轮椅,助力其企业员工曹宁宁获得2024年巴黎残奥会乒乓球男双8级金牌;积极参与“行走·渴望——千辆轮椅公益共享”捐赠项目,计划在3年内向市慈善总会捐赠500辆轮椅,满足特殊人群应急需求。杨晓锋、唐曦委员走进虞山街道雍澜院、璞悦雅筑等小区,发挥政协委员优势和自身律师职业特长,宣传物业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把专业知识带到社区,并接受市民现场咨询,解决了不少居民的烦心事。
“民有所难,我必有解”,市政协组织界别委员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结合自身特长精准履职,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民之所盼,履职所向。深化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机制的重要举措。一个个活动变点为线、由线及面,使得基层群众和委员的联系更加密切,展现了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生动实践,在更大范围、更广层面、更多群众中产生积极影响,成为活跃在常熟大地上的一抹政协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