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抱万亿蓝海 启航“低空未来”_常熟新闻网-本地新闻
i常熟
常熟发布
202502/0516:10
来源:常熟新闻网

环抱万亿蓝海 启航“低空未来”

文/融媒记者 杨卫炜 徐畅

苏报融媒记者 商中尧 陈洁 施含韵

常熟昆承湖凯悦酒店楼顶停机坪上,一架空客H135双引擎直升机静静等候,迎接两位准新人的到来。时至春节,常熟首场充满“低空浪漫”的求婚仪式在这里举行。

9时,一架无人机载着婚戒“从天而降”,两位新人在直升机前许下相伴一生的誓言。飞机起飞,人生启航,新人携手“漫步”云端。20分钟的航程,穿越一条爱意铺就的空中通道;翱翔在千米高空,脚下绵延的一城山水见证着浪漫时刻。

时代浪潮奔涌向前。2023年底,“低空经济”初露锋芒;2024年,各地加速布局,抢跑低空赛道;2025年,千米空域仍旧蕴藏无限可能。

一时之间,全国上下逐浪低空。商务出行、物流快递、城市管理、线路巡检……在常熟,低空经济正一步步“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触手可及的新风尚。


跨越山海

振翅“低空经济”


新春佳节去哪儿玩?常熟人有了新玩法。

1月30日一大早,回家乡常熟过年的颜晟带着孩子们来到常熟昆承湖凯悦酒店候机室,等待蛇年首飞。

大年初二(1月30日)至初六(2月3日),常熟特别推出“尽览一山四湖”空中看常熟低空航线,乘坐空客H135双引擎直升机,从酒店机场出发,串联虞山、尚湖、南湖、昆承湖、沙家浜等多个常熟标志性景点,让乘客以独特视角领略常熟的湖光山色,享受奇妙的低空之旅。

登记身份、领取登机牌、通过安检、上座,直升机载着乘客缓缓升空,江南水墨色画卷在舷窗下徐徐展开。高空俯瞰,极目远眺,“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的壮丽景致尽收眼底。

“常熟是我的家乡,这次回来过年,就想带孩子看看家乡的发展。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让我们可以在新的高度看到常熟的独特魅力,全方位感受整个常熟这些年的变化,我为我是常熟人感到骄傲。”颜晟说。

航线推出以来,预约人数已达42人,另有9人进行了现场预约,总计已进行了12架次的飞行,服务游客51人次。

低空旅程不止步市域界限,更向宽广的空域迈进。

2024年10月12日,常熟首条直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低空载客航线成功试飞,将原本2.5小时的地面车程大幅缩减至32分钟的空中飞程。

同年12月30日,常熟直达上海虹桥国际机场的航线陆续开通,落地后旅客1分钟到机场,3分钟完成安检,最快30分钟就可实现常熟到虹桥机场登机。大年初二(1月30日)至元宵节(2月12日),该航线推出新春特惠价,“打飞的”照进现实,让返途有了“免堵”新选择。

以飞机为载体、以航线为纽带,低空航线串起常熟与外域,链接虞城和未来,为经济腾飞、文化交流、人才汇聚开辟出新的空中通道。


逐梦长空

打造“常熟样本”


这是一个新风口,也是一场持久赛。常熟强势抢跑,驰而不息。

仰头看,低空应用五花八门——

载有快递包裹的专业无人机从常熟市常浒河口水上综合服务基地起飞,将船民所需物品投递到锚地内相应船舶,打通低空经济赋能船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常熟市水务局引入多台无人机对市镇两级河道进行巡检,快速检查河道是否存在水面漂浮物、岸线利用变化、排水口非雨出流等问题,及时实现整改闭环……

乘东风,常熟政府谋定而动——

2024年10月10日,中国低空经济联盟-常熟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接会举行,将打造国内首个高质量发展的低空经济示范区,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常熟样本”;2024年10月19日,常熟召开低空经济产业对接会,成立常熟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汇聚行业精英,整合业界资源,签约优质项目,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12月25日,常熟航空航天(低空经济)招商推介会举办,携手西安探索空天产业生态圈建设新模式,着力打造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

拼技术,虞城企业聚势向强——

截至目前,常熟已落户低空经济(含航空航天)领域相关企业近40家。江苏亨睿航空工业有限公司具备全球范围内稀缺的航空部件和总成的量产能力,已研制出多项轻量化高性能碳纤维低空经济应用成果,并深度参与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无人机等重点研发项目;苏州羚控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掌握着高安全性容错飞行控制技术、高可靠性飞行器余度管理技术、智能实时三维航路规划技术等20项关键核心技术;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正与全球头部厂家共同开发当前以及下一代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机型所搭载的电池及电池系统……

辐射多领域,催生新业态,形成大产业,“低空经济”正深刻改写着常熟的经济版图和发展格局。


“飞手”集结

壮大专业队伍


时代发展,政策跟进。2024年1月1日,《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施行,规定操控小型、中型、大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执照。

取得“飞手”执照成为迈入低空经济大门的“敲门砖”,也催生了常熟无人机“学飞”热潮。

定点悬停、水平八字飞行、原地自旋……学员张孟雯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一气呵成完成所有操作,即将持证上岗。

“我来自常熟蓝天救援队,在一次救援行动中体会到了无人机搜救的高效,当即决定考证。我希望在学习这门技术的同时可以提高搜救能力,服务更多群众。”张孟雯说。

在培训中心,像张孟雯一样的“预备飞手”还有很多,或为了工作,或出于兴趣,或追逐梦想,都摩拳擦掌,静待翱翔。

“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我们未来需要大量‘飞手’的支撑。近一个月内向我们提出意向、咨询的人员约有120人次。初训结束后我们还要开展复训,学员在取得执照后,要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反复训练才能达到工作要求。”常熟理工学院民用无人机训练中心主任夏金威说。

去年,常熟理工学院还设置了低空飞行器技术微专业,专门培养无人机技术人才,为学生未来新赛道就业赋能。

全速竞飞,展望未来,常熟正持奋楫之姿,打造“一区”(长三角低空商用飞行器制造示范区)、“一中心”(长三角低空经济运行服务中心)、“一枢纽”(长三角低空物流枢纽),完善低空基础设施支撑,拓展“四大”低空应用场景,建设特色低空产业体系,让千米空域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责任编辑:新媒体编辑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93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