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融媒记者冯碧珩
摄/融媒记者李献
春投一篓苗,秋收万斤蟹。连日来,本市河蟹养殖户趁着天气晴好加紧投放蟹苗,掀起了“水上春耕”的高潮。
2月19日上午10时多,辛庄镇现代渔业产业园金阳王生产基地上,工作人员划着小船行至高标准养殖池塘的中心位置,将一袋袋蟹苗倒在浮板上。一只只活力十足的蟹苗从板上跃入水中,进入新一轮生长阶段。
此次基地放养的是河蟹新品种“阳澄湖1号”。该品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与相关养殖企业联合选育,于2024年10月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向全国推广。新品种保留了阳澄湖大闸蟹青背、白肚、金爪、黄毛、壳薄的优良特点,还具备生长速度快、规格大、存活率高等优势,在相同养殖条件下,18月龄体重比普通中华绒螯蟹提高10%以上。当天基地投放的“阳澄湖1号”蟹苗与常规品种相比个头更大,直径大多超过4厘米,平均规格达到了1公斤50只,让在现场观摩的同行赞不绝口。
为充分发挥“阳澄湖1号”蟹苗品种优、规格大、成活率高的优势,今年,金阳王基地采用了“河蟹六月黄”养殖和“精品大闸蟹”养殖两种模式并重的方式开展生产。由于蟹苗规格大,100多亩“六月黄”的养殖生产还采用了专塘专养的方式,预计到6月中旬就会有小批量“六月黄”上市,提早满足市场所需。据基地负责人戴庆江介绍,在高质量推进生产的同时,今年基地加大了与深圳、上海等外地市场的对接力度,将进一步扩大销售范围,做大、做强、做精常熟大闸蟹和“六月黄”产业。
河蟹是本市的特色水产养殖项目,养殖面积约8.3万亩,养殖模式以“河蟹单养”“虾蟹混养”为主。近两年,本市又加大了对“六月黄”养殖模式的探索力度。在探索养殖新模式的同时,本市积极引进“阳澄湖1号”等新品种,通过新品种与新技术相结合,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养殖效益和新品种的价值优势。当天,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金阳王基地组织召开了渔业指导员培训暨春季河蟹放养现场会,邀请相关专家讲解河蟹养殖专业技术要点和养殖新模式,发放相关资料,鼓励养殖户进行有益的探索,为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益奠定基础。据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何奇介绍,目前全市放养进度已达30%。放养期间,推广站将进一步加大服务力度,组织技术人员分批次前往各个养殖区,进村入户提供池塘水质监测、扣蟹质量检查等服务,并根据服务对象的生产特点按需施策、分类指导,帮助养殖户选择适合自己的养殖模式、采购优质蟹种、确定放养规模,为全年丰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