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融媒记者张雨嘉
在位于莫城街道(服装城)的苏州尚瑭数智文化产业园一个400平方米的办公区内,装修工人正紧锣密鼓地布置着技术展示区的灯光线路。到这个月底,苏州量子行星科技有限公司的团队就可以带着设备“拎包入驻”,开始为常熟及周边城市各行各业的客户定制AI解决方案。在园区同一栋楼另一个300平方米的空间里,霖润智能(苏州)科技有限公司的绿幕影棚已初具雏形。在不久的将来,服装企业只需将样衣套在假人模特上,AI大模型便能在2个小时内生成逼真的数字模特图,彻底颠覆传统商拍模式。
这座总投资5亿元、占地60亩的产业园刚被授牌为苏州AI青年创业产业园。自2024年8月正式投用以来,产业园已悄然成为天南海北AI青年创业者的“热带雨林”。园区内由13栋智能产业工坊与1栋人才公寓构成的生态矩阵不仅承载着90%的入驻率,更孵化出了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新业态外贸、品牌电商三大赛道交织的创新网络。在这里,从北京南下拓展市场的量子行星与从杭州东进的霖润智能正以截然不同的技术路径诠释着AI赋能传统产业的无限可能。
“常熟的纺织产业带和开放政策让我们找到了技术落地的‘富矿’。”苏州量子行星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孟怀金指着手机里的AI数字人演示产品说。这家2023年成立于北京的企业凭借为三甲医院定制AI导诊大屏、为地产公司打造24小时直播的数字人主播等案例迅速打开市场。2024年落地后,企业将销售团队扎根在常熟,它看中的不仅是免费的办公场地和税收优惠,更是与本地高校的产学研联动机遇。“我们计划与常熟的高校开展各类深度合作,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模式为高校学生提供实践与就业机会,也将高校的前沿科研成果引入企业,实现互利共赢。”孟怀金说。
在相隔两层楼的霖润智能办公区,霖润智能(苏州)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剑比划着未来不同功能区的规划设置。他通过演示企业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软件“妙思门”(Musegate)顺势引出了霖润公司创业故事的精彩话题。公司创始人渠瑜是曾任阿里芝麻信用总经理的浙大博士,他带领团队开发的AI模特生成系统正在改写服装行业的游戏规则——传统商拍耗时7天、单件成本400元的流程被压缩至耗时1天、单件成本40元。2024年8月来常至今,霖润智能已服务南瓜谷、日禾戎美等百余家常熟头部、腰部服装企业,甚至辐射到了广东、福建产业带。“过去小单客户要和别人拼拍,现在他们在办公室就能生成专属模特图,还能积累数字资产用于二次营销。”吴剑打开AI软件演示视频,一件羽绒服在20秒内“穿”到了不同肤色、体型的数字模特身上,背景从雪场切换到都市街景。
产业园的开放生态成为技术跨界融合的催化剂。据园区运营负责人透露,目前入驻的31个青年创业团队中既有聚焦“AI+纺织”的垂直应用者,也不乏像量子行星这样横跨政务、医疗、金融的解决方案提供商。未来,园区将通过举办各类产业活动有效聚合各方资源,释放出更为强劲的发展动能。做AI设计的企业可以与做数字人直播的企业碰撞出火花,共同为服装企业开发虚拟主播系统;专攻AI模特技术的企业可以结合园区内跨境电商服务商的数据分析能力,帮助服装厂精准定位海外市场。
这种协同效应的背后是产业园精心构建的支持体系:常熟政府的“昆承英才”、苏州政府的“姑苏领军”各类人才政策为初创团队提供创业补贴,数字化展厅成为企业技术能力的“立体名片”,人才公寓解青年工程师的安居之忧,甚至连企业人才子女的入学问题都被纳入了服务清单。而对霖润智能这样需要快速对接产业需求的企业,产业园运营团队会有针对性地推送服装展销会信息,并牵线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师生参与技术优化。
站在装点一新的智能大屏前,产业园招商负责人描绘着更宏大的蓝图:2025年将吸引更多AI领域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集群,让更多怀揣AI梦想的年轻人带着商业计划书叩响园区的大门,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除了苏州尚瑭数智文化产业园,一同被授牌为苏州AI青年创业产业园的还有常春藤国际人才港、常熟UWC+人工智能创新岛。在这片开放协作的“生态雨林”中,每一粒技术种子都在寻找产业土壤,而常熟正成为智能经济时代区域创新的鲜活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