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融媒记者徐鹤)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实耳朵也是我们感知世界的一扇“隐形窗户”。然而,耳疾给人们带来了诸多困扰,耳鸣、耳堵、听力下降等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在3月3日第26个全国“爱耳日”当天,记者就爱耳、护耳问题采访了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顾黎安。
今年“爱耳日”的主题是“健康聆听,无碍沟通”。要想知道如何爱耳、护耳,首先要知道生活中哪些行为习惯可能给耳朵带来伤害,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改变。“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耳聋、耳鸣、眩晕等不适。”顾黎安说,放鞭炮、轮胎爆炸等爆震声对耳朵伤害很大,所谓“震耳欲聋”就是这个道理。另外,长时间大音量戴耳机听歌、经常待在KTV或者酒吧等高噪音环境中也会给耳朵造成伤害。噪音这种“无形杀手”日积月累会造成耳朵毛细胞和听神经等损伤,从而导致耳鸣、听力下降等问题,这种损伤往往很难逆转。顾黎安提醒广大市民,平时应尽量远离嘈杂、有噪声污染的环境,遇到燃放鞭炮等噪声时捂上耳朵;使用耳机时音量不要开太大,一般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2/3,即60分贝左右,使用耳机时间不要太长,一般听60分钟就要休息。
顾黎安说,很多人在坐飞机时会有耳朵发闷的感觉,这是因为耳内外气压不平衡,此时可以通过打哈欠、吞口水等方式来保持耳内气压平衡,以免引起中耳炎。感冒鼻塞时如果用力捏鼻子,会让鼻腔内的病原菌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腔,导致中耳发炎,可致耳鸣、耳堵、耳痛甚至耳聋。因此,顾黎安建议大家尽量不要在感冒时擤鼻,或者用正确的方法擤鼻,比如把纸巾或手帕放在鼻孔下,按住一边的鼻孔稍用力将鼻涕擤出,再用同样的方法擤另一侧,不要双侧同时擤鼻涕。
那么,要想保护听力,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顾黎安表示,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待在高噪音环境中,如果无法避免,应佩戴耳塞或耳罩;长时间使用耳机后应让耳朵休息一段时间,避免听觉疲劳;定期进行听力测试,尤其是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中的人群,如果发现听力下降或有耳鸣等不适,应及时就医;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均衡饮食、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可能损害内耳血管,进而影响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