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日报讯(融媒记者 张怡心)“过去办三场演出要跑三趟,现在提交一次申请就能拿到三张批复,筹备和宣传时间一下子变得宽裕了!”日前,常熟市文化演艺有限公司经办人马女士在碧溪街道便民服务中心领取营业性演出准予许可决定时禁不住感叹。转变源于碧溪街道创新推行的“批量审批”模式,通过流程再造,这一全新的审批模式实现了审批效能与服务体验的双重跃升。
随着演出市场的蓬勃发展,传统“逐次申请”模式弊端逐渐显露。企业需重复提交营业性演出许可证、演出举办单位营业执照、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等共性材料,单场审批耗时3天。针对演出市场“高频次、高密度”的审批需求,碧溪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构建起“一次申请、多场次获批”的审批新机制。
“集成申报”打破时间壁垒。通过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企业一次性提交多场次演出申请,系统自动关联共性信息,实现“一表多报、数据共享”。以常熟文化演艺公司2月底申报的越剧《红楼梦》等三场经典剧目为例,申报材料精简至7项,减少了企业填报时间。
“并联审批”重构流程体系。在“常熟智慧政务”平台的支撑下,窗口人员可批量导入多场次申请数据,后台审批人员可以同时“批量审批”,将分步审批压缩至最快当日办结。
“精简复用”释放改革红利。对同一主体、场地或演员的申请实施营业性演出许可证、演员资质等高频材料“一次提交、长期复用”,材料压减42%,为企业“减负”的同时也让审批服务更加精简高效。
从“逐次”到“批量”,不仅是审批流程的优化,更是服务理念的升级。碧溪街道便民服务中心通过创新举措为演出市场注入了新活力。下阶段,碧溪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将进一步扩大“批量审批”适用范围,探索增值化服务新路径,全链条优化办事流程,快速及时回应企业群众所需,持续打造优质政务服务环境,助力常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