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融媒记者 徐静
校园交通安全事关师生生命安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民生问题。为切实保障师生出行安全,本市今年将“校园安全提质行动”纳入民生实事项目,通过“以点带面”的推进模式,在全市10个行政板块各选取1所典型学校作为治理重点,形成可复制的管理经验向全市推广。目前,交警部门已完成对全市校园交通安全隐患点位的全面排查,通过完善安防设施、强化秩序管控、优化交通组织等举措,显著改善了各校周边的交通安全环境。
记者在常福街道宁波路的游文小学南门实地探访时发现,校门口焕然一新的交通安全设施引人注目。原本普通的人行横道被改造为蓝白相间的彩色斑马线,地面上醒目标注着“向左看”“向右看”的提示箭头,同时,道路中央隔离设施也升级为渐低式设计,提升了行人过街的视野通透度。“彩色斑马线不仅视觉冲击力强,也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游文小学党支部书记陈虎风指着改造后的设施感慨道,“现在孩子们过马路时,能直观看到地面提示,明白了需要观察的来车方向,这些措施有效强化了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在完善人行横道、隔离带等硬件设施的基础上,交警部门与常福街道密切协作,同步开展校园安全综合治理,构建起系统性交通安全管理体系。针对游文小学及周边学校集群的特点,片区统一增设了儿童友好警示标志及护学岗标牌,并在校门前加装减速垄,按规范重新设置人行横道预告标识。
为根治上下学时段车辆违停占道顽疾,交警部门对学校南门宁波路段实施精细化管控,在校门口施划禁止停车线,配套设置禁停标志牌;在南海路西侧、宁波路指定区域设置可移动式“接送学生临时停放”停车提示牌,由专人引导家长车辆即停即走。针对片区停车资源结构性短缺问题,政警联动打出“疏堵组合拳”,一方面通过增配护学警力强化高峰时段动态疏导力量,另一方面盘活学校周边闲置地块改建成临时停车场,设置150余个错时共享车位,有效缩短家长车辆滞留时间,显著改善学校周边路网通行秩序和效率。
推动校园安全提质增效,既需完善安防设施,更要多方协同发力。交警部门联合校方、属地综合执法部门、学生家长及社会志愿者,推行了“一校五方”共建共治机制,形成权责明晰的治理闭环,系统性提升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保障水平,着力构筑儿童友好型交通环境。
在具体工作举措上,警方动态优化学校路段交通组织,实施高峰时段临时停车管控;校方统筹校内人员错峰进出管理,确保出入口秩序可控;属地综合执法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做好校园周边占道经营、非机动车违停等整治工作,全力消除校园周边安全隐患;学生家长轮值疏导校门前车辆即停即走,维护通行秩序;社会志愿者经专业培训后,定点开展“护学岗”服务,全程保障学生过街安全。
“我们希望通过五方力量的职责互补,在校园周边构建起全方位安全屏障,共同打造友好的校园安全环境。”常熟市交警大队秩序管理中队副中队长李光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