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融媒记者杨之洲
4月23日,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带着中科院相关院所和高校的创新成果、中信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金融“活水”,在“江南福地”播下一粒粒科创“金种子”。他日,在多方的全生命周期呵护培育下,许多“金种子”必将破土而出,成长为“小巨人”“参天树”。
“南通大学的智能视觉感知解决方案对我们做食品安全检测的系统解决方案有着很大的帮助。”多科智能装备(常熟)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屈瑞华参加了当天由工信部中促中心主办的创新成果播种行动(常熟站)后直言收获良多。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杨西斌、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育成中心主任周扬、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总经理王发银不仅介绍了各自的特色科创成果,还着重介绍了服务苏州、常熟地方发展的产学研生动实践,更有相关负责人带着涉及高端装备、海洋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领域的21项科创成果与常熟52家专精特新企业、科创企业、人才企业进行现场交流对接。“围绕常熟的产业布局,面向船舶与海洋工程、舰船动力、新一代信息技术(海洋信息)、低空经济(水面、水下无人)、新材料、新能源等相关领域,我们十分期待进一步加强与常熟的合作,促进重点特色产业群链创新转型。”王发银说。
中小企业具体如何走好创新发展之路?龙腾特钢始终坚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专注特钢制造三十多年,从最初传统的钢铁加工,逐步涉足高端装备用特种钢材研发,参与国家标准制定,探索出一条包含技术攻坚、场景落地和生态协同的发展道路。江苏龙腾特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徐胜现身说法,从“聚焦产业难题,借助技术创新逐步突破困境”“借助区域优势,开放场景促进创新发展”等方面分享了龙腾特钢的实践经验,帮助中小企业走准道路、少走弯路。徐胜还在现场发出邀约:“龙腾特钢一直高度重视材料的升级和应用,我们秉持开放的态度,希望与更多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合作,共同研发具有更优性能的钢材。我们会实打实地将阶段性的创新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技术,形成正向循环,真正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去年举办的首场播种行动明确提出,要通过科技、产业、金融协同发力,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选种”“育苗”“培优”全生命周期的政策资源保障。金融“活水”在活动中发源,上海证券交易所市场发展部副总监万建强对资本市场全生命周期服务进行了宣讲,中信银行公司客户部负责人杨攀发布了“创新成果播种行动”专属金融服务方案,华泰联合证券江苏业务部执行总经理蔡福祥发布了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方案,让中小企业在发展中不再为资金烦恼。
活动还介绍了一张“天网”和常熟专精特新“育林参天”行动。工信部中促中心以2.0版本的大模型技术为依托,充分发挥国家、省、市、县四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优势,打造集政策、技术、金融、服务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天网”,让政策直达企业,让中小企业办事能够“找得到、问得清、看得懂”。
面向未来,持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政府、企业、高校、院所、金融机构等各界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勇立潮头的拼劲和久久为功的韧劲。“我们将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现科技供给和需求的双向奔赴。”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赵超凡表示,更多科技成果将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