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日报讯(融媒记者 冯碧珩)最鲜不过“六月黄”。夏日来临,不少市民便开始惦记这道地产美食。这不,黄梅天还没到,已有少量“六月黄”提前上市,满足老饕们的念想。
5月27日上午9时许,苏时记农产品(苏州)有限公司位于沙家浜镇芦荡村的基地上,负责人张坤下到养殖塘中拉起地笼,随后开始分拣。这些“六月黄”虽然个头儿不大,但体态饱满,个别已经达到了2两的规格。
今年的天气条件对生产有利,基地养殖的大闸蟹长势喜人,“六月黄”得以提前上市。自上周开始,基地便开始捕捞。由于生长状态略有差异,基地对捕捞上来的每一只大闸蟹都进行了检查,将达到上市标准的挑选出来,把成熟度不足的放归养殖塘。
目前,基地的“六月黄”日上市量在25公斤左右,预计到6月中旬将进入大批量上市期,日上市量可达350公斤。届时,“六月黄”的规格在2两半左右。据张坤介绍,“六月黄”不但深受本地市民喜爱,也吸引了众多外地的顾客。与成熟的大闸蟹相比,“六月黄”比较脆嫩,在长途运输中容易出现损伤。为此,公司推出了熟醉“六月黄”,让外地顾客也能品尝到这一美味。
当然,本地市民更偏爱新鲜的“六月黄”,面拖蟹、清蒸毛豆“六月黄”是传统的烹制方式。张坤表示,挑选“六月黄”也有讲究,市民在选购时可以捏捏蟹腿,如果有弹性,说明蟹肉比较紧实,蟹壳质地有光泽、蟹身较胀、蟹肚透着黄色的品质更佳。
“六月黄”是阳澄湖水域的特色水产品,是大闸蟹进入成熟期完成第三次蜕壳的“童子蟹”,以“壳薄肉嫩黄多”著称,一般在每年农历六月开始上市,因此得名。对养殖户来说,此时捕捞一部分大闸蟹上市,可以降低池塘养殖密度,降低高温时节的养殖风险,也能及时回笼资金,以便更好地进行下阶段的生产。近年来,市民对“六月黄”越发喜爱,养殖户也更加重视“六月黄”养殖,开始探索新的养殖模式,使“六月黄”规格更大,肉质更佳。沙家浜镇更是将“六月黄”养殖作为大闸蟹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大力发展,将文化与美味融合,进一步延长蟹产品的消费周期,使更多农业精品走进千家万户,有力地促进了渔业增效、渔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