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融媒记者陈竞之
6月16日,市第一人民医院滨江院区产科门诊正式开诊。至此,滨江院区门诊科室扩容至13大类,实现了综合门诊专科全覆盖,为区域群众带来更便捷、更全面的诊疗服务。
自2011年运营起,滨江院区严格遵循与一院本部“一体同质”的科学管理模式。院区门诊大厅秩序井然,导医人员耐心细致地为患者指引方向,电子叫号系统有条不紊地运行。医院年门诊量从2022年的18.2万人次增加至2024年的23.5万人次。截至5月,院区今年已完成门诊量10.1万人次,手术量同比增长22%。这些数字,就是周边患者用脚步投出的信任票。
从一周3次到一周5天
消化内科加大力度服务患者
中午12时30分,滨江院区消化内镜中心准时开工。内镜室内,医护人员全神贯注地操作着设备,显示屏上清晰地呈现出患者的消化道情况。据了解,这里每年胃肠镜检查量约1.5万例,稳居全市前列。
为了更好地满足病患需求,滨江院区从原本每周3天开设胃肠镜检查逐步调整为每周工作日全部开放,有时两台设备同时运行。据了解,滨江院区消化内镜中心配备了进口胃肠镜和最新的国产胃肠镜。在人员配置方面,消化科20多名医生本部和滨江院区“两头跑”,他们中一大半已获得主任、副主任医师职称,其中不乏硕士生导师、博士生等高学历人员。在技术方面,院区常规开展消化内镜方面的各级手术,包括消化道早癌剥离术、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取石术等。“先进的设备、顶尖的人才、精湛的技术,共同铸就了消化内科的卓越医疗水平。”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务处处长、内科副主任、消化科主任徐晓丹说。
连续3年“零投诉、零事故”
老年医学科交出“国家级”答卷
跻身全国老年医院联盟、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帕金森专科联盟单位、中国老年睡眠与脑科学联盟,去年获评国家级老年营养示范病房……这些国家级荣誉的得主,都是滨江院区老年医学科。
病房里,医护人员细心地为老人检查身体、向老人询问病情。一对老夫妻你一言我一语,毫不吝啬对医院的夸赞。“我们是碧溪的,现在不用去市里的医院,过来很方便,这里的服务态度等各方面都很好,做检查也方便,医生护士对我们都很关心。”
滨江院区不仅服务范围全,而且在治疗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老年心理疾病、脑梗死溶栓等方面独具特色。“我们的核心优势是老年综合评估,就是对老人的躯体、心理、社会、生活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整体化、全人化的管理方案,并对老人的多种疾病、多重用药进行综合管理,为老年人免去不必要的麻烦,也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老年医学科主任张军说。
老年医学科去年出院病人超过1200人次,近3年保持了“零投诉、零事故”的记录。2023年,该科室还成为常熟首家开设“专家下基层门诊”的专科,让农村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省级标准诊疗服务,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中西结合“软硬兼施”
康复医学科备受患者肯定
每天下午,康复医学科的诊疗室里都热闹非凡。在工作人员的辅助下,患者们借助各种先进设备进行训练。傅利叶M2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患者活动手臂,超声波治疗仪为患者缓解疼痛。作为长三角智慧康复专科联盟成员,康复医学科不仅拥有2400平方米的治疗区域和高压氧舱等新型装备,还有43人的专业团队大显身手。
一名中风患者说:“我在这里接受了两个疗程的治疗,医生、护士对我们每个人都全力以赴,对每个人的情况都掌握得很好。对病人来说,这是很好的治疗过程,也起到了心理疗愈的效果。”
“我们注重中西医结合,将针灸、穴位贴敷、中药熏蒸等传统疗法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形成了一套比较有特色并且疗效显著的康复方案,逐渐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帮助患者更大限度地恢复功能,让他们顺利回归家庭和社会。”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张心知说。
一个个生动的医疗场景,诠释了滨江院区“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我们将继续以高水准的管理和诊疗提供集预防、治疗、康复、健康管理于一体,系统、优质、高效的卫生服务,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成为守护百姓健康的坚实堡垒。”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普外科主任、滨江院区分管院长顾剑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