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中科院院士、岩石学家徐义刚,中科院院士、大气物理学家吕达仁,中科院院士、光电技术专家范滇元或向家乡学子送上视频回信,或回到家乡开设科普公开课,弘扬科学家精神。
近年来,常熟通过邀请院士回乡授课、成立院士中队、建设院士馆等措施,将科学家故事转化为育人资源,让抽象的科学家精神具象化为可触摸的成长标杆,在一批又一批孩子心中播下了科学的种子。
碧溪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将徐义刚亲切地称为“石头叔叔”,他们把“实验室里试管排排坐”的想象与“博士帽飞过大海回家乡”的爱国之情融为一体,这些充满童真童趣的话语,是孩子们对科学最纯粹的向往。
梅李中心小学学生肖雨甜表示,要以吕达仁为榜样,“像渴望知识的小海绵”一样不断汲取养分。
红梅小学学生周熠柠说:“我常常做一些科学小实验。今后我要加倍努力,像范爷爷那样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
科学家精神的传承,不仅需要校园里的引导和启蒙,更需要全社会的共振。常熟市政协举办“悦读虞城书香政协”活动,将科学家事迹与红色教育深度融合,在全社会营造争做“王淦昌式常熟人”的氛围。相关部门打造了常熟院士馆,集中展示常熟籍两院院士风采,以智能化的展陈方式和充实生动的科普内容,向社会各界讲述院士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暨新型建筑工业化推进大会、“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生物医用材料前沿与转化高峰圆桌会议等大会上,院士们登台分享前沿科技与成果,常熟企业拿起接力棒、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化产品。
科学家故事不再遥远,科学家精神不再是高阁中的典籍,而是浸润于城市发展中的基因。正如黄旭华院士生前嘱托家人“一定要做好科学家精神宣讲”,常熟正以实际行动将科学家精神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常熟素有“院士之乡”美誉,26位两院院士的璀璨星光,勾勒出这座江南小城深厚的人文底蕴与科技创新基因。科学家精神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动力,常熟要让更多“石头叔叔”的故事在校园内传颂,更多“科技梦”在孩子们心中发芽。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在全社会掀起学习科学家精神的浓厚氛围。更要进一步强化产学研合作,以科学家精神为纽带,协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当“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的誓言在虞山上空回响,当“探索创新、报效祖国”的信念在少年心中生根,当“勇攀高峰、敢为人先”创新理念在企业中蔚然成风,常熟这处“院士之乡”必将让科学家精神绽放出更加璀璨的时代光芒,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更多常熟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