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融媒记者 张怡心
在常熟与上海两城的通勤轨迹上,秦垠峰——苏州紫荆桃李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常常在飞驰的汽车或高铁中畅想未来。他还敏锐地捕捉到了常熟正在勾勒的低空经济新图景,“有机会得试一次‘打飞的’,20分钟就能飞回上海。”对秦垠峰而言,立足长三角这片日益轰鸣的“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就是智能汽车声学领域创业者的最佳选择。
2021年初,秦垠峰团队的第一代核心技术成熟,订单的曙光初现,寻找生产土壤成为燃眉之急。彼时,常熟声学创新谷的蓝图正在徐徐展开。当秦垠峰踏上这片土地,声学检测中心建设的场景仿佛一道精准的引力波,瞬间锚定了他的脚步——这里不仅有物理空间平台,更预示着声学产业上下游即将汇聚的“生态雨林”,常熟由此成为紫荆桃李的诞生地及创业团队实现梦想的新坐标。
落户常熟,紫荆桃李便被接入了一个高效协同的产业链“朋友圈”。最具戏剧性的缘分是与本土行业巨头江苏常熟汽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结盟。两者在“汽车智能表面”的愿景上交汇:紫荆桃李手握声学、触觉、算法与电子硬核技术,致力于让汽车内饰表面“活”起来——化身扬声器、收音器甚至震动交互界面;常熟汽饰在材料、结构与造型领域底蕴深厚。双方的战略合作迅速将前沿概念熔铸成可触摸的样品与整车方案。
初创维艰之时,这个“朋友圈”更显雪中送炭之谊。常熟汽饰主动伸出援手,为紫荆桃李引荐分零件供应商,解了供应链的燃眉之急。这种基于地缘与产业契合的互信互助,让技术“幼苗”避开了创业初期的风雨飘摇。
依托常熟丰沃的产业土壤与产业链“朋友圈”的滋养,紫荆桃李的成长速度令人瞩目。至2024年,其产品已成功搭载于多款量产车型飞驰上路。企业生命周期的订单量级已达数亿元,规划年配套产能指向数十万辆。上月底,常熟产线正式量产4000套电声器件,本月便将交付客户。届时,每一辆车都将跃动着4至10个来自常熟的“科技声带”。
常熟这片土地不仅留住了创新企业,更以独特魅力吸引着八方人才。秦垠峰说,2021年他动员部分骨干由外地迁至常熟,如今团队已在常熟扎根壮大。团队之所以干劲十足,不仅是因为当前研究的产品技术非常有趣,也缘于常熟的产业生态提供的持续成长的广阔空间。
紫荆桃李的航向始终清晰:深耕汽车智能座舱与表面交互,将“声”与“触”的科技体验更深地织入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肌理。随着规模扩大,秦垠峰看到了他们的技术路线与市场潮流的共振。常熟作为其创新策源地与量产“心脏”,重要性日益凸显。团队正围绕常熟基地在长三角编织更灵活的研发网络,持续吸纳电声精英,为迎接下一个技术浪潮蓄力。
秦垠峰穿梭于上海与常熟的身影,恰是长三角产业一体化血脉相连的生动注脚。常熟给予的,远不止土地与政策,更是一个高效链接、主动协同的产业链“朋友圈”。当企业落地,它就被纳入这样的生态网络——产业链伙伴不仅比邻而居,更能彼此引荐、解困、共创,创新的种子便获得了更为肥沃的土壤,必能结出更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