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伴”进入高发季 疾控部门提醒市民科学防蜱_常熟新闻网-本地新闻
i常熟
常熟发布
202507/1509:57
来源:常熟新闻网

“发热伴”进入高发季 疾控部门提醒市民科学防蜱

本报讯(融媒记者徐鹤)蓝天白云、绿草如茵,很多人选择去户外与大自然亲近。然而随着气温回升,蜱虫进入活跃季,市民出门在外应如何防范?疾控部门提醒,小蜱虫,大危害,要警惕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来蹭“热”度。

蜱虫又名壁虱、扁虱、草爬子,是一种体形极小的节肢动物,通常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蜱虫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可以传播多种疾病,被携带新型布尼亚病毒的蜱虫叮咬后会引发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简称“发热伴”)。该病由一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引起,以发热、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因多器官衰竭死亡。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病”,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血液和血性分泌物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该病有明显的地区性、季节性特点,其发病高峰在6至10月,病例集中分布在山区丘陵地带的农村地区,目前我国河南、湖北、山东、安徽、辽宁、江苏等省已有病例。本市从2018年开始开展蜱虫监测,监测结果显示,虞山上有游离蜱,同样存在感染风险。

疾控部门提醒,“发热伴”人群普遍易感,中老年人是主要发病人群。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至2周,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伴乏力、明显纳差、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症状。

预防“发热伴”关键在于防止被蜱虫叮咬。疾控部门提醒,市民应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长裤和袜子,不要穿凉鞋,野外归来要更衣;对裸露的皮肤、衣物和帐篷,可涂抹、喷洒驱避剂;回家后要及时洗澡,检查腋窝、腹股沟、头皮、颈部、腰部及脚踝下方等皮肤褶皱、薄弱部位有无蜱附着;如果携带了宠物,需及时检查宠物耳部、腹股沟等部位有无叮咬的蜱,同时注意切勿徒手捕捉宠物身上的蜱虫或其他寄生虫并进行挤捏。需要注意是的,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发热、寒战、恶心、呕吐、腹泻、全身酸痛等),并且在近期接触过可疑蜱虫等,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并将相关暴露史告知医生;如果周围有类似病例,应随时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

责任编辑:新媒体编辑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93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