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融媒记者张绿漪)日前,江苏省政府批准同意官窑山遗址等74处不可移动文物为第九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常熟共有3家单位上榜。其中,言子旧宅、翁氏宅第作为古建筑类别入选该名录,常熟文庙则由“言子祠”(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单独划出,调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市文化遗产名录进一步得到充实。
言子旧宅位于常熟古城区东言子巷,为春秋时期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鲁国武城宰言偃的旧宅,也是常熟有文献记载以来年代最早的名人故居。此宅坐北朝南,共三进,1982年11月17日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已成为常熟古城区内地标性建筑。翁氏宅第位于常熟古城区翁家巷门,始建于明代,是一座具有典型江南建筑风格的官绅宅第,常熟翁氏是明清以来著名的文化世家、科举世家、藏书世家。翁氏宅第建筑群遵循我国古代江南官宦宅邸以中轴为主的形制格局,分东、中、西三大部分,现存明清建筑20多处,因地制宜,变化生动,体现了传统江南士大夫府邸的“礼制”与“宜居”并重的特点,承载着常熟翁氏家族深厚的文化积淀,是晚清政治风云的无声见证。常熟文庙位于古城区学前街,始建于北宋时期,经过现代的复建与修葺,目前主要有三条轴线,分为东线、中线、西线,拥有数十座元朝至清代的碑石等古迹,是展示常熟科举历史文化、弘扬和研究儒家文化、祭祀孔子和言子的重要场所。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熟是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此次名单公布后,本市有国保单位6处、省保单位23处、常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7处。这些文化遗产不仅见证了常熟的历史变迁,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常熟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近年来,常熟市将文物保护作为传承历史文脉的核心抓手,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通过“修缮保护+普查挖掘”双轮驱动,构建起全方位的文化遗产守护体系。在历史风貌存续方面,本市聚焦历史文化街区的活态传承,针对街区原有建筑肌理与风貌特征制定专项修缮方案,精准实施保护性更新工程,先后完成沈石友宅、顾氏“环秀居”后楼、西面店弄6号、西仓前下塘17号、笛在月明楼等十余处文保单位及历史建筑的修缮工作,在保留建筑历史信息的基础上优化使用功能,使老建筑在当代生活中延续文化生命力,最大限度维持了历史街区的整体风貌完整性。
与此同时,本市高质量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截至目前,已完成全市302处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的系统性复核,新发现具有保护价值的文物点43处,涵盖古遗址、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等类型,全面覆盖市域范围内的重要文化遗产。为深挖文物背后的历史脉络,本市组织专家团队开展专题研究,系统梳理每处文物的年代背景、建筑特色与人文价值,为后续数据汇总、成果编撰夯实基础,也为构建全域覆盖、分类科学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提供了核心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