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日报讯(融媒记者冯碧珩)当前,大面积水稻正处于有效分蘖末期,即将进入无效分蘖期,是落实搁田等田管措施、培育健壮个体的关键时期。市农技推广中心提醒各地根据苗情、天气和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强化因苗因田分类管理,促弱转壮,培育高质量群体,为秋熟丰产奠定基础。
受6月下旬和7月上旬的连续高温天气影响,水稻生长呈现出生育进程快、分蘖旺盛、够苗期提前等特点,但也存在苗情类型复杂、不平衡性突出、肥水运筹不当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自7月15日起,市农技推广中心组织专家、技术人员分组前往各水稻种植区,指导农业主体围绕“争足穗、攻大穗、防倒伏”目标抓好肥水管理、科学除草和防灾减灾工作,切实加强水稻田间管理,促弱转壮。
在加强现场指导的同时,市农技推广中心提醒各地农户,近期首先要根据播期和生育进程强化水浆管理,对已够苗田要及时搁田,对迟播迟栽田要做好促分蘖工作,对僵苗迟发田要通过露田透气等措施促进苗情转化,对未够苗田要带肥搁田,尽可能多争取有效分蘖保足穗。在肥料运筹方面,对迟播迟栽、目前群体偏小的田块,可在前期施用基蘖肥的基础上酌情每亩补施尿素;对僵苗不发田块,可喷施氨基酸等生长调节剂,提高水稻抗逆性,待苗情转化后再追肥促长;对适期栽插、发苗较好但长势不均、平衡性差的田块,可以针对性补肥代替满田撒施;对直播田块要强化肥水管理,坚持“控氮减磷稳钾添微”策略,在合理施用基蘖肥的基础上适当施用硅、锌肥等中微量元素肥料,提高水稻抗逆能力。
近期也是科学用药补杀杂草的关键窗口期。为此,市农技推广中心提醒各地农户,一定要在水稻拔节前,坚持“治小、治早”原则,根据田间草相选用对口药剂,注意轮换用药,不能随意增加或减少用量,同时要注意不要将除草剂与杀虫剂、杀菌剂混配使用,用足水量,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对水稻的影响,禁止在高温时段用药,以免增加药害风险。水稻生长中后期是高温、强降水、台风等极端天气多发季节,市农技推广中心提醒各地农户增强防范意识,科学防灾减灾,一旦发生严重雨涝,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并根据肥水流失情况和苗情长势及时补施速效肥、叶面肥,促进植株恢复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