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融媒记者张雨嘉)日前,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的“隧道管片拼装方法、装置、系统及掘进机”项目,获评江苏省总工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江苏省知识产权局联合授予的“江苏省职工优秀发明专利”,成为苏州市入选该省职工科技创新项目榜单的4个项目之一。
该专利项目聚焦隧道施工中人工拼装管片存在的精度不可控、易出现错台与破损、施工安全风险高等痛点,创新性提出管片自动化拼装理念。通过融合自动化控制、视觉图像处理、空间姿态融合、深度学习算法等前沿技术,团队成功研发出国内首套盾构机管片智能化拼装系统,为隧道施工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关键支撑。
针对隧道施工的复杂环境(设备震动、光污染、油渍及温湿度波动等)对传感测量和视觉处理带来的干扰,项目团队专项研发了适应复杂环境的目标识别算法与多传感融合定位模型,确保拼装机实现毫米级定位精度;面对拼装管片类型多、点位随机导致的运动路径复杂问题,团队进一步开发管片自适应路径规划算法,可引导拼装机自动选择最优路径,显著缩短拼装定位时间。
目前,该智能化拼装系统已在南京和燕路过江隧道项目的“振兴号”盾构机上得到成功应用。实践数据显示,其管片拼装精度控制在±3毫米,自动化拼装过程中未发生管片破损、错台等问题,拼装效率较人工操作提升10%,工人仅需“一键”即可完成全流程拼装。该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行业内管片智能化拼装的空白。
近年来,市总工会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培育劳模工匠、升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开展职工‘五小’创新活动、推进劳模工匠助企行、发挥工匠学院阵地作用”为工作思路,持续激发广大职工创新热情与创造潜能,引导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深度参与重大技术革新与科技攻关。近3年,市总工会累计征集各级职工科技创新成果超300项,优秀成果数量在苏州大市始终位居前列,为常熟高质量发展筑牢了人才与创新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