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融媒记者葛洁)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浪潮中,中国企业正以创新技术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今年7月初,联合国南亚国家臭氧事务官员会议在泰国曼谷举行,来自常熟高新区的应雪汽车科技(常熟)有限公司作为唯一中国企业代表,跟随中国代表团参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制冷剂替代领域的创新成果。
本次会议围绕亚洲国家执行《蒙特利尔议定书》中制冷剂替代要求的相关政策落地、进展成效及技术路径开展深入研讨。会上,应雪汽车科技董事长刘志坤作了题为《电动汽车对汽车空调的影响以及R-744在汽车空调中的应用》的报告,介绍了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现状,以及二氧化碳制冷剂在汽车热管理领域的研发突破与推广成效,为全球制冷剂替代进程提供了“中国样本”。
应雪汽车科技的技术路径获得广泛认同。“当前,二氧化碳是中国、美国、欧盟等主要经济体共同纳入汽车用新制冷剂替代目录的唯一自然工质,这标志着全球在绿色制冷剂选择上形成重要共识。”刘志坤介绍,针对技术应用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企业研发团队正全力攻关,为相关产品的规模化量产筑牢基础。
“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绿色转型步伐稳健有力,在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突破尤为显著。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超1280万辆,其中纯电车约770万辆。值得关注的是,传统氢氟碳化物制冷剂在新能源汽车上的碳排放量约为1000公斤/辆,而采用二氧化碳制冷剂后,碳排放量可降至0.6公斤/辆,减排效能震撼业界,为全球交通领域的低碳转型提供了可行方案。
“从参与国家方案制定到推动国家标准完善,再到引领产业链协同发展,中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积累已处于国际前沿。”刘志坤表示,正是这种领先优势,让企业得以代表国家在联合国平台上发出中国声音。
自2019年起,应雪汽车科技便深耕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创新,在国内率先启动二氧化碳制冷剂汽车热管理系统集成匹配技术与控制策略研究。如今,公司已成为行业创新先锋,与国内外多家知名车企开展深度技术协同,其研发的环保制冷剂解决方案,不仅能加速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升级,更为全球践行《蒙特利尔议定书》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我们在技术成熟度上已实现关键突破,可预见的瓶颈问题均已找到解决方案。”刘志坤透露,企业牵头成立的产业链联盟正加速整合资源,通过规模化应用降低成本,推动二氧化碳制冷剂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广阔市场,让绿色创新成果惠及全球。
从常熟高新区的研发车间到联合国的国际舞台,应雪汽车科技的实践印证了中国企业以技术创新服务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担当,更彰显了中国在绿色低碳领域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历史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