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政课“行”在路上“声”入人心 虞山街道开展“行走的思政课——走读升平万国图”理论实践活动_常熟新闻网-本地新闻
i常熟
常熟发布
202508/0509:46
来源:常熟新闻网

让思政课“行”在路上“声”入人心 虞山街道开展“行走的思政课——走读升平万国图”理论实践活动

文/融媒记者戴晓怡

摄/融媒记者张轩硕

社区是民生百态的汇聚地,也是思政课扎根群众的“天然课堂”。7月31日,虞山街道报本社区结合未成年人暑期活动举办“行走的思政课——走读升平万国图”理论实践首期活动,将传统文化带入古城街巷,让青少年深刻感悟虞山文化。

当天上午8时许,10多个小朋友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唐氏宅园集合,开启为期半天的主题实践活动。在研学老师的带领下,他们走街串巷,在唐氏宅园的亭台楼阁中感受历史脉络,领略江南园林式古建筑的独特魅力;在粉皮街民居的粉墙黛瓦间了解古街的名字由来,体会中国传统建筑设计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在翁同龢纪念馆的故居院落和书房陈列中感受中国古代民间建筑的艺术特色,感悟科举时代状元的治学精神和传统孝爱美德,增强自身的文化认同感与道德素养。

报本社区街巷内水井密布,虽然现在家家户户都有自来水,但水井仍是附近居民尤其是许多老年居民生活用水的来源之一,更承载着深厚的城市历史和文化记忆。“你们知道吗?过去没有自来水,人们喝的都是河水和井水。”在两口古井旁,小朋友们围坐在一起,社区“能人”沙老师围绕旧时打水场景、“宋代古井”“吃水不忘挖井人”等故事开始了古井历史以及市井风俗微宣讲。随后,大家一起体验用传统工具——吊桶打水,品尝井水冰镇西瓜带来的凉爽,感受旧时生活的那份惬意。行程的最后一站是在虞鲤文创复合空间开展“墨韵古城,少年笔承”手绘古城水墨扇体验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一起创作水墨扇子,以古城的标志性建筑、风物为灵感素材,将行程中所见到的古城之美转化为扇面上的水墨意境,让扇子成为“可携带的古城记忆”。“沿途看到的景色从书本上走到生活中活了起来,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古街的特色和园林的魅力。”徐章琪小朋友说。

思政课不止在教室,更在街巷烟火中。近年来,虞山街道深入打造“行走的思政课”理论实践品牌,把理论宣讲微课堂搬到社区、景区景点、青年小店等特色点位,让思政课“行”在路上、“声”入人心。今年,虞山街道创新开展“行走的思政课——走读升平万国图”理论实践活动,发布了“文化西泾岸”“水韵琴川河”“风雅南泾堂”“烟火南门坛上”“国保寻踪”等多条研学线路,基层单位通过校地联学认领线路,各村、社区、管理区宣讲骨干组成宣讲团队,以未成年群体为主要宣讲对象,开展《城墙里的文化自信》《“隐秘战线”的那抹红》《市井烟火气中的文化生命力》《文脉守护,国保声音》等主题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在“行走”中浸润人心、在互动中引发共鸣,为城市发展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

责任编辑:新媒体编辑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93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