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通讯员 吴明杰 华莹
美国亚马逊跨境店铺订单后台,款式众多的中国产沙发套被不断加购……这样的跨境“指尖选择”,正沿着数字链路迅速抵达常熟工厂产线。在数字经济浪潮下,常熟这座江南纺织名城悄然织就了一幅“数实融合”的新锦绣。
全国最大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之一——常熟服装城年交易量超1500亿元,产业链聚集了超4000家企业。面对全球贸易格局变化与消费方式变革,常熟纺织企业主动求变,探索布局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今年上半年,常熟纺织产业出口逆势上扬,在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形势中展现强劲韧性。据常熟海关统计,1—7月,常熟纺织服装出口总额达129.1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跨境电商出口额同比增长163.7%,占纺织服装出口总额的比重持续提升,成为常熟外贸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江苏星好月圆家纺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企业自主研发的弹性面料正在精密织机上成型。“这种面料突破了常规弹性面料的弹力极限,有效解除了客户关于沙发套变形的困扰。”星好月圆公司管理部总经理高燕介绍说。星好月圆公司深耕纺织领域多年,其朝拜毯等产品融合非遗工艺赢得市场青睐,沙发套系列更以多品类、上千种花色成为拳头产品。而让这些凝聚匠心的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全球市场的,正是企业在跨境电商渠道的多维布局——阿里巴巴国际站精准对接海外企业订单,东南亚虾皮、拉赞达平台直达终端消费者,亚马逊美国站与谷歌推广的独立站构建起品牌出海矩阵。1—7月,跨境电商渠道为企业带来近2000万元的出口额,较去年全年增长了近4倍,推动企业在南美、非洲、东南亚等地区的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同样借力跨境电商的还有常熟伊斯格进出口有限公司。公司车间内工人专注制作的亚麻、全棉床上用品通过TikTok店铺、亚马逊、独立站等跨境电商平台走进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等国的家庭。“从面料甄选到工艺打磨,我们始终以高标准回应国际市场需求。”公司总经理张静亚介绍,今年以来,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实现出口额超4000万元,带动整体出口额同比增长6%。“跨境电商让我们中小纺织企业也能直面全球市场。”张静亚说。
相较于传统贸易,跨境电商的“破圈”之力尤为显著:它让企业产品直达海外消费者,既可降低流通运营成本,又能通过跨境平台宣传推广产品并实时捕捉市场需求——星好月圆公司根据俄罗斯Ozon等电商平台反馈调整了兔毛毯的厚度,伊斯格公司依据欧美用户评价优化了床品透气性,这种“以需定产”的灵活模式正是跨境电商赋予传统纺织产业的新优势之一。
为让纺织企业在跨境赛道上跑得更稳,常熟海关打出“组合拳”:通过“关长送政策上门”“专属联络员”等机制详解9710、9810等跨境电商监管模式,助力企业规避合规风险;紧扣纺织产业特点优化服务,走访常熟服装产业带,开展专题业务培训,辅导企业完成跨境业务备案及数据接口开通;探索“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融合发展路径,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往北美亚马逊平台FBA仓的货物以市场采购方式出口,利用“转关+一体化”模式畅通中欧班列、中老铁路等物流通道,实现1039货物与9710、9810货物拼箱出口,解决中小微纺织企业碎片化贸易货物自主出口难题。这些举措与地方“跨境电商+产业带”政策形成合力,推动常熟纺织企业持续增强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从缝纫机“嗒嗒”作响的作坊到智能系统调控的自动化产线,从传统纺织产品贸易到跨境平台“云端”成交,常熟纺织产业正以跨境电商为桥,在转型升级中开辟新蓝海。在海关的助力与企业的拼搏下,常熟这座江南纺织名城正将产业优势转化为国际市场竞争力,让“常熟制造”的柔软触感温暖全球更多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