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融媒记者徐鹤)立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依然很高,尤其是南方部分地区,虽然早晚气温逐渐降低,但白天依然热浪袭人。尤其在末伏,地表热量积累达到高峰,“秋老虎”发威,甚至比盛夏更难熬。消防部门提醒广大市民,暑热未消,务必注意生活细节,避免火灾发生。
立秋后,高温天气仍在持续,由电气原因引发的火灾事故占比较高,空调、冰箱、电风扇等大功率电器的使用频率高,电气设备线路存在超负荷现象,容易因电源绝缘层损坏短路打火、或者电器电机进水受潮短路等原因引发火灾。市民应选购合格的电器产品,在电器设备使用过程中注意通风、散热,防止因元器件受潮腐蚀或温度过高引发火灾;空调、电风扇等电器设备不宜长时间使用,离人时应及时关闭电源。
随着夏秋交替,蚊虫增多,使用蚊香驱赶蚊虫的市民不在少数。而蚊香阴燃时火点最高温度可达700℃至800℃,火点周围1厘米处可达130℃,稍有不慎极易引燃周边的蚊帐、衣物、纸张等易燃可燃物品。因此,市民在驱蚊时应注意将点燃的蚊香放在金属支架上,远离易燃可燃物品;使用电蚊香时要注意用电安全,用完及时断开电源,防止因长期通电“干烧”引发火灾。
高温环境下,燃气安全事故多发。广大市民应选用合格的燃气灶具、气瓶及配件,安装燃气自动报警、自动切断和熄火保护装置;不得擅自拆改燃气管道和设备,不得在使用燃气的房间住人或堆放杂物;使用燃气时应打开门窗通风、留人看护;使用燃气后应及时关闭管道和气瓶、灶具阀门开关,定期检查燃气胶管是否老化、松动;发现燃气泄漏时,要迅速切断气源,及时开窗通风,不要触动电源开关、使用明火或者在燃气泄漏现场拨打电话。
在景区游玩时,市民、游客要严格遵守景区的防火规定,不随意丢弃烟头,不在禁止吸烟的区域吸烟,避免遗留火种引发火灾。
各类工厂企业要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在施工作业过程中,现场易燃可燃物堆积较多,容易引发火灾事故。管理单位要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严禁违规使用聚氨酯等易燃可燃装修装饰材料,对动火动焊等作业进行审批把关,确保人员持证上岗,严格落实现场安全防护措施,严防火灾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