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头见证城市与青年双向奔赴 “遇见·虞山”大学生城市探鲜影像创作计划收官_常熟新闻网-本地新闻
i常熟
常熟发布
202508/2909:51
来源:常熟新闻网

用镜头见证城市与青年双向奔赴 “遇见·虞山”大学生城市探鲜影像创作计划收官

文/融媒记者戴晓怡

城市是一座流动的灵感宝库,大学生群体带着青春特有的好奇与敏锐,正以独特的视角与蓬勃的活力,成为挖掘这份宝藏的“探鲜者”。8月22日至26日,“遇见·虞山”大学生城市探鲜影像创作计划在本市进行,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8所高校的大学生创作团队穿街越巷,触摸城市肌理,通过影像的力量,让这座江南古城的诗意与活力在当代青年的镜头中焕发新生。

不同于抽象的想象,探鲜计划让大学生走出书本,那些带着温度的场景、鲜活的人物和真实的细节都是创作的“活教材”。从尚湖的晨雾到方塔的飞檐,从古巷飘出的评弹声到茶馆氤氲的碧螺春香……8月23日至25日,创作团队经历了72个小时的“沉浸式创作”,他们以“城市探鲜官”的身份,围绕“街巷中的人间烟火”“山水间的城市诗意”“行走间的动感打卡”等选题,用1至3分钟的短视频记录常熟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魅力。

围绕“城市间的闪亮记忆”选题,北京大学的创作团队萌生出了用指代不同含义的“窗”作为意象表达,展现常熟自然与人文之美的想法。“记忆其实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没有具象的指代,我们经过多次讨论破题,决定用一个意象把所有的视频串联起来。”北京大学学生顾舒文说,“窗”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有引申出的含义,比如方言就是外来客探访地方文化的重要窗口。在创作过程中,他们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生动诠释了团队对城市记忆的独特理解。“通过这次拍摄,我们发现常熟是一座很有江南韵味的城市,这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希望通过我们的作品,能让常熟的城市魅力被更多人发现。”她说。

城市探鲜不是简单的“打卡”,而是大学生与城市间的情感互动。来自浙江传媒学院的创作团队围绕“芦荡里的红色记忆”选题,深入沙家浜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取景拍摄,通过AI技术手段展现新旧时代的对比,体现了红色精神在当代的传承。“我们之前也拍摄过很多类似视频,这次实地感受到了常熟浓厚的红色文化和当地人的热情好客,他们主动分享的很多故事都成为我们拍摄的灵感。”学生郑俊杰说,限时创作带来挑战的同时,也让他们快速提升能力,收获了成长。

此次大学生城市探鲜影像创作计划既是一次创作活动,也是城市与青年对话的桥梁。在有限的时间内拍摄的各种主题影像作品,不仅展现了青年创作者的才华,更通过他们的镜头展现了常熟这座千年古城的崭新姿态,为城市文化传播注入了青春活力。在8月26日的荣誉时刻和圆桌分享会上,参赛作品迎来“首映礼”,与会专家和学生代表围绕“短视频时代下的城市叙事:如何用青年视角塑造城市品牌新形象”展开深入讨论。推荐作品将在爱奇艺、抖音、小红书等各大视频平台上展播,并有机会进入全国高校进行巡展,进一步扩大活动影响力。

在短视频成为地方文化传播、文旅推广核心载体的当下,大学生群体以青年的创意视角与创作活力,成为助推地方短视频发展的关键力量,为塑造城市品牌价值提供了新动能。与此同时,地方短视频发展也为青年影像创作提供了实践沃土。当前,虞山街道积极布局短剧生态链,利用山水古城自然资源优势,构建“核心基地+全域外景+全产业链”的微短剧生态,开拓文旅产业发展新赛道,借助专业力量提升短剧企业水平,用青年视角推介常熟、讲好小城故事,形成“创作—传播—赋能”的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新媒体编辑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93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