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融媒记者程遥张绿漪杨之洲黄悦涛
蝉鸣阵阵的暑期,常熟这座江南小城在酷暑中掀起了别开生面的“文化热浪”。从博物馆的焕新亮相到市井街区的烟火升腾,从红色记忆的沉浸式体验到光影世界的主题共鸣,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潮流在此交织碰撞,勾勒出一幅文旅融合的活力图景。
7月1日至8月31日,常熟站到发旅客152.31万人次,同比上升11.06%,日均到发旅客2.46万人次,国省道断面日均车流量2.65万辆次,同比上升8.40%。其中,常熟站发送旅客77.12万人次,同比上升11.54%;到达旅客75.19万人次,同比上升10.60%。景区乘船游客达3.5万人次,同比上升3.78%,从侧面说明常熟文旅市场的火爆和游客对沉浸式体验需求的增长。
■文化地标焕新人气再攀新高
这个暑期,常熟文旅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文化场馆变身“打卡高地”,文旅综合体人气爆棚,市井街区烟火升腾,处处涌动着蓬勃生机。
作为城市文化地标,历经450余天闭馆改造的常熟博物馆于7月初以现代新姿开启试运营,迅速成为现象级打卡点。试运营首周接待观众超1.7万人次,创单次开放周期新高;整个暑期接待游客突破15万人次,刷新历史纪录。与此同时,文创经济同步升温,暑期文创店销售额突破60万元,让文化IP转化为消费动能。
常熟工人文化宫游泳馆成为暑期“人气王”,日均接待500至600人,人流量较平日翻倍。为保障安全,场馆将救生员配置从“四岗一巡”升级为“五岗一巡”,增派8名游泳教练,日均水质监管时间从12小时延长至16小时,全方位筑牢安全防线。
常熟美术馆同样好戏连台,“从虞山出发——新时代的常熟西画宣言”五人展、“笔墨峥嵘”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主题展、“呼吸虞山”首届虞山画派综合展等轮番登场,吸引大批市民游客。
馆方还以庞薰琹先生研究的传统图案为美学基底,结合“七彩的夏日”活动,推出瓶花拼贴、图案扇面写生等少儿艺术实践项目,让孩子们在动手创作中感受传统与现代艺术的交融魅力。
■业态融合创新夏夜经济火热
红色基因与江南风物交织成韵,文旅融合焕发全新活力。在各大景区景点,革命历史与传统文化以创新形式“破圈”生长,夜间经济与度假业态持续升温,引得游人纷至沓来、沉醉其间。
红色旅游热度不减。位于沙家浜风景区的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以2025年红色文化季为契机,通过主题展陈、大思政课、红色宣讲、全媒体直播、数字文旅体验等形式,将红色基因转化为文旅融合的强劲动力,构建兼具历史厚度与体验深度的红色旅游体系。7月1日至8月31日,纪念馆接待观众超3.5万人次,展现了红色旅游的持久魅力。
“传统文化+现代艺术”擦出暑期旅游新火花。赵园·曾园推出“荷间绘事·水墨生凉”夏日荷花艺术特展。其间,儿童绘画作品展示为景区增添艺术氛围、丰富文化内涵,强化了“自然+美育”特色品牌。7月3日至8月31日,赵园·曾园接待游客超3.3万人次,亲子家庭与艺术爱好者成为主力客群。
夜间文旅项目同样备受青睐。尚湖风景区举办“遇尚夜宴·爱尚这个夏夜”夜游活动,通过千禧复古、西瓜狂欢、多巴胺荧光三大主题派对吸引年轻群体。古里镇铁琴铜剑楼历史文化街区摆出“书香药韵杏林养生”常熟市中医药文化夜市,将中医药文化与地方历史、非遗艺术、民俗美食深度融合,推动中医药惠民走进日常生活。
此外,位于铜官山长江文化公园的观山云隐民宿成绩亮眼,8月21日入住率超80%,月均接待游客近1500人,反映出暑期休闲度假市场的旺盛需求。
■百部影片上映观影热度攀升
今年暑期档,百余部影片集中上映,市民们观影热情高涨,本市电影市场表现亮眼。
暑期档(6月1日—8月31日),本市影院总场次超6.5万场,票房超2100万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932.32万元票房。各大影院迎来观众59万余人次,高于去年同期的50万人次,观影的火热程度可见一斑。档期内,全市共有22家影院营业,其中万达影城(常熟IMAX店)档期票房位列苏州市影院票房第8名。
今年电影暑期档共有120余部新片上映,涵盖历史、动画、喜剧、动作等类型。其中,《南京照相馆》凭借独特的叙事视角、真挚的情感表达和精良的制作水准脱颖而出,截至8月31日13时,该片以609.72万元的票房一骑绝尘,稳居本市暑期档票房榜首,票房占比高达28.5%;《浪浪山小妖怪》以269.28万元的票房紧随其后,票房占比为12.5%;《捕风追影》以167万元的票房位居第三,票房占比为7.8%。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南京照相馆》依托这一重要历史节点,以“守护真相、铭记历史、平凡人的勇气”为主题,成功激发观众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影片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等国上映后,也引发海外观众的强烈共鸣。它不仅实现了商业票房的成功,更体现出深厚的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推动年轻一代关注历史、理解真相,向世界传递了不容忘却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