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日报讯(融媒记者张绿漪)自开展以来备受瞩目的“何以江南——南北交融共生的文明特展”在历经一个月的精彩呈现后开启全新篇章。为持续给观众带去新鲜观展体验,常熟博物馆对部分展品进行了精心的更换与调整,这批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文化魅力的新展品9月2日起陆续与市民游客见面。
9月1日上午10时,正逢博物馆周一闭馆日,记者在二楼特展的核心区域看到,工作人员正将一件重量级“上新”展品——馆藏的元代写本《楞严经》放入展柜,其操作专业谨慎,就像馆内严格控制湿度与温度一样。这件珍贵的展品不仅蕴含着元代的文化气息,更留存有元代僧人清珙、清代僧人祖观、清代胡澂等人的题跋,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清末名臣翁同龢的题跋、题记与题诗,其书法造诣与历史价值相得益彰,使得这件展品愈显珍贵。早在2008年,元代《楞严经》便凭借其卓越的历史文化价值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此次亮相“何以江南”特展,无疑将成为展览的一大亮点。
除了“上新”元代写本《楞严经》,此次常熟博物馆还更换调整了20多件展品。“这次文物更换意义深远,一方面展览为期三个月,展品更新可以让观众在不同阶段都能有新的收获与体验;另一方面,在展品选择上我们充分考虑了能够体现南北文化交融的主题特色。”常熟市文化博览中心副主任、常熟博物馆负责人谢金飞举例说明,比如将北方展区的青州菩萨像替换为河南洛阳白马寺出土的三尊菩萨像,能够充分反映佛教在不同区域的传播路径和本土化演变。
此外,据谢金飞介绍,元明清时期尤其是明清时期,江南地区迎来大发展,涌现出众多杰出的书画家与手工艺人。此次更换的展品中不乏明代董其昌、祝允明以及清代常熟状元翁同龢、汪应铨等人的书法作品,这些馆藏的国家一二级文物也能从侧面展现江南文化的深厚底蕴与艺术成就。
此次“何以江南”特展以“江南”为核心意象,以164件/套精选自首都博物馆、山西博物院、徐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常熟博物馆等的馆藏文物为基石(其中包含24件国家一级文物),通过交往、交流、交融三个层次,系统且生动地呈现了江南文明在多元文化激荡中积淀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展览开幕以来吸引了大量观众,博物馆参观人数累计突破10万人次,“何以江南”特展更是凭借其独特魅力吸引了近5万名观众打卡。
随着国庆、中秋双节的临近,常熟博物馆后续还将每月对展品进行更换,为观众营造“常见常新”的观展氛围。在不断更新展品的过程中,“何以江南”特展将持续散发文化魅力,带给观众更多惊喜与文化滋养,让更多人深刻领略江南文明在南北文化交融中的独特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