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向善力量 共创善美常熟_常熟新闻网-本地新闻
i常熟
常熟发布
202509/0509:39
来源:常熟新闻网

汇聚向善力量 共创善美常熟

在第十个“中华慈善日”来临之际,近日,民政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在全国部署开展慈善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要求围绕“汇聚向善力量,共创美好生活”主题,讲好慈善故事,传播慈善正能量。推进慈善文化“五进”活动顺应大势、恰逢其时,对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常熟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不断厚植慈善文化,打造更优的慈善项目,让“善美常熟”城市品牌更加深入人心的部署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深远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常熟是底蕴深厚、人文荟萃的文化名城,也是崇德重文、创新求实的“善美之城”,被誉为“南方夫子”的先贤言子、祖籍常熟的爱国实业家张謇、明代万历年常熟知县杨涟等不同时代的仁善之士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不朽事迹,为我们这座“善美之城”增添了耀眼的光辉和深厚的底蕴。自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颁布实施以来,常熟市慈善总会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秉持“用心思考、用情行动”理念,坚持依法行善、创新行善、精准行善、阳光行善,把厚植慈善文化放到全局中来谋划、推进,深耕善田、广播善种、开拓善域,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慈善文化“五进”的新特点、新路径,初步形成具有常熟特色的县域慈善文化现象,被新华网、《人民政协报》、《慈善公益报》等主流媒体誉为“善美文化的常熟版本”。

慈善文化正以系列化、多元化展现在城乡大地。常熟大力实施慈善文化“五个一”工程,即一句深入人心的慈善口号、一首唱响全市的慈善歌曲、一本讲好慈善故事的书、一套深受百姓喜爱的慈善年画、一批弘扬慈善文化的平台载体。每年举办“善行改变你我”主题文艺晚会,创作“慈善之歌”在全市公交车上循环播放;由市慈善书画院20位本土书画名家执笔,累计推出慈善年画8套近20万册,连续8年开展“万册慈善年画进万家”活动;编印《慈善常熟》1.5万册,传递“上善若水”价值观;在市委党校开展新时代公益慈善专题培训,举办市委中心组专题学习报告会;实现广播有专栏、电台有专题、报纸有专版、新媒体有声音,全面打造“人人可慈善,人人皆慈善”格局。2023年,全市召开慈善文化发展大会,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文件《关于推进新时代慈善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2024年,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江苏省政协主席,以及8位部长、11位全国政协委员先后来常实地考察,上级领导和全国政协委员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常熟慈善文化正以系列化、多元化呈现在城乡大地,提升了“处处有善”的城市内涵。

“因善而美”日渐成为全社会的价值认同。一座具有“善美”特质的城市通过“善”彰显“美”,由“美”而滋养“善”,“善”与“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近年来,常熟紧扣打造“善美常熟”城市品牌,大力推进市镇村三级慈善文化阵地建设,依托琴川城市公园打造常熟慈善文化园,设置公园入口区、慈善传承区、慈善教育区、项目展示区、善语长廊区等5个功能区,树起展示常熟慈善文化的新地标。打造承载千年慈善文化基因的言子苑,通过三大主题展区呈现先贤言子的慈善思想元素和江南文化内涵,建成集历史文化展示、慈善文化传播、观赏休憩功能于一体的主题慈善文化苑。组织省内外20多位文史文学专家启动编纂《言子与慈善》专著,全书20多万字,填补了慈善名人研究空白,弘扬了常熟慈善文化,以“历史可触摸、慈善可感知”的方式,为“善美常熟”城市品牌注入了历史厚度。命名6个慈善文化教育基地,建成5个镇级慈善文化主题公园,形成孝爱梅李、德善辛庄、无忧海虞等区域慈善品牌。结合“千村美居”工作和乡村振兴工程,把孝善元素融入3000多个村庄,“行善真好、因善而美”日渐成为市民的一种爱心表达、一种社会责任、一种生活方式。

慈善文化“五进”活动汇聚了向上向善正能量。常熟慈善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起步早、抓得实、成效大。从2020年起,常熟市慈善总会联合市教育局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市99所中小学校全面部署推进;组织“向上向善”全市中小学生慈善征文活动和书法比赛,开展“善美常熟”中小学慈善诗歌原创作品展示活动,发行“从善如登”常熟市中小学生《慈善读本》心得集,举办“弦歌润心、慈善励行”慈善书画进校园展,市慈善总会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慈善文化进校园”示范单位;开展慈善文化进村(社区)活动,成立常熟市慈善总会艺术团,近三年共演出100多场,直接受众3万多人次;每年举办慈善文艺晚会,用心创作《永不消逝的生命》《希望的窗口》《走进大山》等凡人善举的动人故事,全体观众合唱常熟人作词作曲、常熟人演奏的《慈善之歌》,传递崇善、向善、举善的社会正能量。

慈善是一条远路,是给予善行者的最好嘉许。未来一切皆新,未来一切在握。常熟市慈善总会将以民政部等7部门联合通知为依据,从载体平台、宣传发动、社会实践、组织推进等环节着手,全力打造新时代慈善文化“五进”的常熟样本,让“善美文化”成为常熟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着力建立“五进”联动机制,让慈善文化“亮起来”。慈善是衡量政府高效服务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要发挥慈善文化进机关的示范引领、统筹协调作用,把公益慈善培训纳入市委党校年度培训计划,学习掌握慈善法及其配套法规政策,组织开展慈善文化讲堂、慈善文化展览等活动,引导机关干部踊跃参与“慈善一日捐”“中华慈善日”等活动,形成“有识之士各尽其才、有能之人各尽其力、有爱之人各尽其心”的局面。要强化“大慈善”意识,整合资源、加强统筹,完善党委政府倡导、社会各界参与、慈善组织运作的慈善联动机制,提升全社会崇善、向善、行善、乐善的浓度和温度,为慈善文化“五进”提供制度支撑。

着力提升“五进”载体场景,让慈善文化“浓起来”。结合慈善文化“五进”活动,不断挖掘常熟慈善文化公园、言子苑内涵,打造慈善文化地标;在5个镇级慈善文化主题公园基础上,扩大孝爱梅李、德善辛庄、无忧海虞、和美尚湖、书香古里等区域慈善品牌影响力,逐步推进慈善主题公园建设镇(街道)全覆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村(社区)建设各具特色的慈善空间,将慈善元素融入广场、公园、景点、街区、商超等场域,浸润善美的城市肌理。大力实施慈善宣传深化工程,广泛开展“慈善文化伴我行”“慈善文化大家谈”等主题活动,加大慈善先进事迹宣传力度,推动慈善宣传多样化、立体化,进一步提升“慈善+融媒”宣传声势效果,拓展“慈善+文旅”“慈善+书画”“慈善+商超”“慈善+保险”等模式,继续办好慈善文艺晚会,打造常熟人的“慈善春晚”。

着力推进“五进”资源下沉,让慈善文化“响起来”。常熟民营经济发达,爱心企业众多。要扎实推进慈善进企业,做大“慈善+冠名基金”的主打产品,引导企业家厚植家国情怀,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弘扬“义利兼顾、以义为先,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光彩精神,积极投身慈善事业,向社会奉献爱心。基层慈善是全社会慈善的基础和基石,要积极开展慈善文化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等活动,大力发展社区慈善,聚焦“一老一小”,重点打造常客隆“慈善超市”、“言子基金”慈善助学、“沪虞健康专线”慈善助医、“行走渴望”慈善助残、“崇军保”慈善拥军等品牌项目,培育慈善发展新动能。

着力放大“五进”赋能效应,让慈善文化“强起来”。一个城市的慈善温度,体现一个城市的文明高度。近年来,常熟慈善事业成绩斐然,呈现常规救助及时精准、重点救助成效突出、特色救助广受好评的良好局面,推动了“传统慈善”向“现代慈善”、“小慈善”向“大慈善”发展转型。成绩来自于党政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积极参与,这其中慈善文化发挥着思想性、基础性、永续性的独特作用。慈善事业是参与第三次分配、助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赋予慈善事业在完善分配制度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以慈善文化“五进”促进善美常熟“五个更”建设,即更好履行职责使命、更强凝聚慈善力量、更浓营造慈善氛围、更宽拓展慈善项目、更严规范组织建设,努力把物质慈善送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把文化慈善写在常熟的大地上。

责任编辑:新媒体编辑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93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