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烽火坚守”到“光明守护” ——常熟供电为芦荡村振兴注入强动力_常熟新闻网-本地新闻
i常熟
常熟发布
202509/0509:43
来源:常熟新闻网

从“烽火坚守”到“光明守护” ——常熟供电为芦荡村振兴注入强动力

文/融媒记者葛洁

秋风微拂,芦叶沙沙,似80多年前新四军穿行的足音轻响。这片曾孕育革命火种的芦荡,如今已在电流的脉动中蜕变成白墙黛瓦错落、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样板。

近年来,国网常熟市供电公司以“红色传承、绿色赋能”为指引,用可靠的电力保障与暖心服务点亮了沙家浜镇芦荡村的宜居底色、产业亮色与文化暖色,让“烽火坚守”与“新时代光明守护”形成了跨越时空的呼应。

火种扎根

电亮宜居新家园

“以前电线像蜘蛛网,现在抬头是蓝天,住着比城里还惬意!”望着门前的新路灯与清爽的街巷,芦荡村黄桥宅基老村民孙福林禁不住感慨。80多年前,新四军在此播下的“为民守土”的红色火种,如今已化作扎根民生、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照亮了村民的幸福生活。

2022年3月,常熟启动“千村美居”工作,芦荡村将黄桥、章基宅基列为首批试点,推进组团式建房。

改造初期,黄桥宅基12户村民翻建农房时,8根电杆挡在规划路中央。迁改需临时停电,会影响屋面浇灌进度。国家电网江苏电力(沙家浜)共产党员服务队连夜攻坚,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150米临时电缆敷设、8根电杆迁移、0.3公里导线新架任务,守住了房屋翻建的工期,使宅基地规划顺利落地。

贴心的服务贯穿整个改造过程。针对集中居住区电缆容量不足的问题,供电公司与村委会联合摸排了200多户村民的用电需求,将87个架空线路表箱改为集中落地式表箱,并且提前约定施工时间,避开用电高峰,保障村民生活不受影响。

截至目前,国网常熟市供电公司累计投入110万元,完成了5个自然宅基的电网改造,架设导线1.877公里,205户村民自此告别“用电难”。

供电公司还为新四军养伤处等革命旧址加装了稳压电源,保障展陈设备运行;以“春来电力茶馆”的创新模式组织党员服务队带着“移动的营业厅”驻点,方便老人缴费,给老人讲解用电安全常识,让红色场所具有了便民功能。

火种兴业

电助产业结硕果

烽火岁月中,新四军帮村民抢种抢收的“互助火种”也不曾熄灭。如今,电力化作引擎,为芦荡村产业振兴添力。万亩高标准养殖基地年创产值超亿元,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湖强农业是沙家浜大闸蟹养殖龙头企业,其422亩标准化基地的成长是芦荡村产业振兴的缩影。2022年秋,企业筹备品牌展厅时遇到了“用电瓶颈”:新增智能分拣机、暂存池温控系统等设备功率大,原有配变容量不足。“10月开馆,电力跟不上就白费工夫了!”负责人李自强向供电公司紧急求助。

供电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查后,提出了架设专用变压器的建议。随后,供电公司开通“绿色通道”,简化手续,定制供电方案。数天后,新增的400千伏安变压器投运。“多亏你们及时增容,今年亩产预计提高30%!”李自强向巡检电工连声道谢。

国网常熟市供电公司持续完善养殖区电网,从线路升级到设备增容、从常态巡检到应急保障,全方位助力大闸蟹养殖向智慧化、规模化发展。针对养殖“靠天吃饭、用电保命”的特点,供电公司创新推出“电力二十四节气表”,将服务与养殖周期适配,在夏季高温期联合气象局监测水温气压,提前进行蟹塘线路特巡,在秋季销售旺季派“水上抢修队”带着冲锋舟驻点,保障设备运行。

如今,芦荡村水产养殖面积已从2010年的3000亩扩展至8000亩,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23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超5.7万元,可靠的电力为红色土地产业振兴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火种传情

电守红色基因魂

2023年,《常熟沙家浜渔文旅融合发展片区规划》发布,片区依托“沙家浜”IP,以渔业为根基、以文旅为纽带,构建“一带三心四组团”的总体空间结构,打造“虞文化”与“渔产业”协同展示区。

为服务片区改造,国网常熟市供电公司与芦荡村协作,构建“驻村台区经理为核心、供电所人员参与、公司指导重大事项”的驻村服务新模式,同时建立多区域协同机制,对接弱电企业与镇政府,扫清电力障碍。

在片区建设过程中,芦荡村打造田园会客厅、大闸蟹交易市场等新业态。2024年田园会客厅改造时,草荡13号配变线路上6根12米电杆既影响景观又存在安全隐患。

责任编辑:新媒体编辑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931267